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积极学习生态养虾模式 “其实很多东西我还在摸索,还在学习。”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陈桂明反复强调这句话,现在他觉得养虾真的不是简单的事,他甚至一度劝身边想要养虾的朋友,千万不要轻易来养虾,“风险太大了。”现在,他在开始自己的另外一条养殖模式的摸索:生态养虾。
陈桂明说,这么多年,他的养殖密度都很低,一般都在5万尾/亩左右。“最近一批冬棚虾,密度只有3万多/亩。”密度放这么低的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发病,从而减少用药。“我们追求的不是产量,是速度。而且密度太高的话,很容易发病,发病就要用药,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结果。” 陈桂明告诉记者自己养虾的理念,在他养殖场的仓库里基本上没有什么药品,对于一些微生态制剂类的产品,也尽量少用或者选择质量有保障的产品,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虾更安全。“化学产品用多了都是祸害。”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为了不放弃产量,陈桂明也开始试验其他的养殖方法,“我们曾经尝试过一年养三造虾,而且很成功。”
加强管理、降低密度,是陈桂明目前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而他也是这么做的。“我没有见过2000亩的面积还能够养好的人,为什么?因为管理起来真的难以兼顾。”他说,要想养好,就必须精细化管理,“虾这东西真的不是那么好伺候的。”
虽然4年的磕磕碰碰,但是对于养虾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在陈桂明的养殖场里,记者看到了搭起的连片大棚,工人们也在忙得不亦乐乎。“今天晚上6点我要卖一批虾,都是50条/斤的,价钱很不错,有27.8元/斤,而且我觉得之后的两个月,这个价钱应该差不了。”在记者离开的时候,他告诉记者说。
而另外一方面,从餐饮转身养虾的陈桂明,最近还在酝酿另一个更大的想法,自己做苗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