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从6月3日开始,长江中下游旱区结束了少雨局面,大部分地区迎来降雨天气。据中央气象台5日介绍,目前,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大部等地降雨偏少的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洪湖、鄱阳湖等湖泊水位也有所回升。尽管即将迎来降雨天气,但“龙虾之都”江苏盱眙县抗旱指挥部仍对旱情忧心忡忡:从去年秋天开始的三季连旱,导致很多虾池变成麦田,据了解,今年1月份到现在,盱眙总降水量仅124.3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9.33% 。与此同时,淮河上游也无水可补,自2月份以来淮河盱眙段水流量一直为零流量。大旱之年鱼虾遭殃,记者近日在盱眙采访时,以捕捞和养殖龙虾为生的当地居民都叫苦连天:洪泽湖水位太低,捕虾船已搁浅岸边3个月;虾池里水太少,龙虾减产三分之一。
减产三成,“龙虾之都”损失惨重 6月1日上午,记者刚来到盱眙这座江北小城,就感受到盱眙人对“龙虾”的厚爱和重视,在大街小巷更是随处可见“龙虾之都”的标语。
当日中午12时许,记者连续走访了多家饭店 ,却发现很少有客人吃龙虾。“太贵了,一份龙虾10多个,要60元钱,龙虾本来就肉少皮多,太不划算了 !”一名来自南京的顾客埋怨道,自己早就听说盱眙龙虾味道好,本想趁这次到盱眙出差,尝尝正宗的盱眙龙虾,却被高价吓得打了退堂鼓。
“去年龙虾每斤进价才30元钱,还要挑个大、颜色鲜艳、肉肥的龙虾,今年每斤40元钱,个头还比去年小了不少。”盱眙新车站旁金润宾馆餐饮店经理戚茂介绍说,去年店里进的龙虾,8个就重一斤,可今年的龙虾12个才满一斤,价格反而涨了不少。饭店里的龙虾也随着进价上涨而水涨船高,龙虾生意一落千丈。戚茂苦笑着告诉记者,县城里至少有100家经营龙虾的饭店,很多饭店和他的情况差不多。
记者从盱眙龙虾协会和盱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除了洪泽湖里的野生龙虾外,该县还养殖了21000亩龙虾。据他们监控调查发现,今年的龙虾产量比去年要减少25%至30%。而龙虾恰恰是当地支柱产业,这场大旱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损失。
三季连旱,虾池干涸变麦田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洪泽湖大堤明祖陵镇段,一辆联合收割机正在大堤外面的麦田里作业,大片麦田中间,夹杂着几个干涸的池塘。
正在地头排队等待收割机前来作业的老张告诉记者,自己的3亩多麦田也曾是池塘,里面养了不少龙虾。去年秋天,由于天旱,他的池塘就干涸了。由于池塘距离护堤较远,从湖里向这里打水太难,他只好翻耕了池底,种上了小麦。“每亩地差不多能收700斤小麦,比这些没种小麦的池塘好多了 !”老张指着身边干涸的池塘,神情颇为满足地对记者说。和老张一样,去年秋天在干涸的池塘里种上小麦的居民,在当地大有人在。
盱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纪玉繁介绍说,从去年秋天开始,盱眙就遭遇旱情,现已三季连旱,导致一些龙虾养殖池没水可养虾,只好种上了小麦等庄稼。
洪泽湖大堤里面的池塘沿上,随处可见死鱼,养殖户介绍说,这些鱼都是因池塘干涸而死亡的。池塘补充上水后,这些鱼被清理出来扔得到处都是。
家住明祖陵镇街道村的养虾户宋友良告诉记者,今年的龙虾价格高,跟产量有着直接关系,从春天水暖开始,每次有效降雨,龙虾都会脱一次壳,脱到第4次壳,龙虾就长大了。但今年一直没有有效降雨,龙虾至今还没蜕壳,因此长得个头小,影响了产量。
宋友良说,眼下正是龙虾产卵期,因为水少,母虾在洞里不肯出来,池塘里的卵虾就特别少。而水位太低,使得一些产卵的虾只能泥上爬,附在腹部的卵很容易被拖掉,就孵化不出小龙虾了,明年即使雨水再丰沛,龙虾的产量也会继续走低。
靠水吃不上水,湖上渔村衰败 洪泽湖大堤里,遍布着一个个池塘,池塘之间的河沟里,则停泊着不少船。这些船大的有20多米长,舵房较大,里面火炉、锅碗瓢盆等居家过日子的器具应有尽有。可惜的是,这些船有的尽管还浮在水面上,水沟和航道之间却已基本干涸,已无法正常出航。还有的船直接搁浅在泥滩上,更是无法移动一步。
80岁的罗典英(音)老人住在一条水泥船上。老人告诉记者,这条船已3个月没有到湖里作业了,一直搁浅在这里,这几个月,洪泽湖水位太低,大船已没法动弹,老伴只好和儿子一起,撑着小船到水沟里布笼子捉虾。
老人说,由于水沟里已没有龙虾可捉,老伴每天只能捉不到10斤5厘米长的青虾,卖的30多元钱补贴家用。而在几个月前,罗典英家的水泥船还可以在湖面上游弋,每天能捕获十余斤龙虾,洪泽湖里还生长着鲢鱼等鱼类,他们一家每天至少收入百余元钱。“靠水吃不上水,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老人自言自语小声念叨着。
罗典英老人家的船所在的水沟西侧2公里远处,是一家叫“周人大沟”的水沟。水沟在护堤外面,一座高大的桥梁连接着堤外的水沟和堤内的洪泽湖。水沟里停了20余艘和罗典英老人家一样的水泥船,水沟里没有水,水泥船一字排开搁浅在沟里。
正在沟沿上树荫下乘凉的一群男女告诉记者,他们来自附近乡镇,但都在船上居住,这里俨然形成了一个船上渔村 。除了捕鱼捉虾,村里人没有其他技艺,即使大旱,村民也得每天划着小舢板到湖里继续捕捞。由于小舢板只能在浅水区活动,每天的收获都很小,连往日的一半都不到,记不清何时形成的船上渔村,现在确确实实从兴盛急速衰败下来。
探访 淮河大桥桥墩底座露出水 长江调水未能解渴,淮河水位低于通航死水位
盱眙淮河大桥是进出盱眙的必经之路,记者6月1日途经这座大桥时发现,桥墩底座已露出了水面。从灰白色的水渍痕迹上辨认,这里的水位至少下降了2米。
淮河水4个月未流动 记者沿着淮河岸边探访,发现河道里的航标的底座也露出了水面,2米多的高处,也能清晰看出原先水面留下的痕迹。盱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纪玉繁介绍说,春节后 ,江苏省相关部门就从长江里向洪泽湖以及淮河里调水,由于长江里的水也不丰沛,调水工程只起到了缓解淮河流域的缺水状态,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记者从盱眙航道管理站了解到,淮河的通航死水位是 12.5米,而当天的淮河水位只有12.2米。淮河为三级航道,正常可通行1000吨的船舶。通航死水位是指按照航道标准通行相应船只的最低通航水位标准。
刘德训告诉记者,淮河水自2月份以来就没有流动,也就是说,没有水从上游下来。5月下旬,淮河水位曾一度下降到12.16米,如果再有一个月时间不下雨,河道里的水在高温蒸发下,水位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如果水位降到12米,将严重影响航运安全。
明祖陵出水见天日 近些年,盱眙人经多方考证,向世人宣告说,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盱眙人。在该县的明祖陵镇,还有一座水下皇陵明祖陵,陵墓里埋葬着朱元璋的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三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黄河夺淮入海,明祖陵被洪水淹没,直到上世纪60年代 ,因春旱露出水面才被人发现。记者在现场看到,陵墓前是一个足有百余平方米的水塘,水塘的一端露出一堵青砖墙,砖墙前下侧,还有6个拱门的顶部露出水面。水塘的水并不深,水底还能隐约看到一些建筑物。
明祖陵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水塘与旁边的洪泽湖相连,受洪泽湖水位下降影响,水塘也于5月份干涸。陵墓共有9个拱门,前些天,这9个拱门和拱门下面的甬道全部露了出来。七八天前,工作人员按政府部门要求,给水塘加满水,对陵墓进行保护,没想到几天时间,拱门顶部再次露出水面。“水塘从来就没干过,这是三百年来没有遇到的情况,今年为啥这么旱呢?”这名工作人员不解地喃喃说道。
近日有望迎来降水 在盱眙采访时,记者不时听到市民们抱怨说,县域里水面占很大比例,他们却遭遇缺水之忧,近些日子,每天下午都要限时供水。现在天气太热,大家下班回家后 ,连洗个澡都成了奢望。
盱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纪玉繁对此解释说,从5月6日开始,县里就从淮河调水,给县里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灌溉水的龙王口水库补水,每天补32000立方米,目前市民吃水是没有问题的。由于受自来水厂的生产能力影响,从3月份开始,他们实行了减压供水,每天下午1时至5时,地势太高的楼房就会供不上水。
纪玉繁介绍说,今年1月份以来,盱眙降水量仅为124.3毫米,比往年同期平均值低了53.9%。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日江淮区域将有一次降雨过程,但纪玉繁仍对旱情感到忧心忡忡。“雨能不能下到盱眙,降水量有多大,这都是不可预料的事情!”纪玉繁表示,万一这场雨不解渴,盱眙马上就要进行水稻插秧,旱情将带来更大损失。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