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11年1-5月,安徽省降雨异常偏少,部分地区创历史最低值。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受灾面积大,给安徽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全省17个市渔业生产全部受灾。据各市上报汇总,截至5月31日,全省受灾水产养殖面积399万亩,因旱干涸养殖水面149万亩,损失成鱼14.8万吨,损失鱼种3.6万吨,比原先预计少繁育水产苗种84亿尾,直接经济损失达21.4亿元。面对严重旱情,全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紧急动员部署,积极组织开展抗旱救灾。省农委渔业局安排人员深入重灾区调查灾情,组织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科学指导养殖户搞好抗旱自救工作。
及时启动抗灾应急预案。灾区市、县渔业系统及时启动抗旱保渔工作预案,成立了抗旱保渔应急工作组,选派机关干部和水产技术人员到旱情严重的生产基地组织指导抗旱保渔工作;组织水产技术人员深入受灾严重的基地、水产企业、塘口指导和帮助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通过短信平台发布旱情预警通报和防范技术措施,增强养殖户防旱意识。
指导渔民科学养殖。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帮助渔民科学养殖。一是旱情未缓和前,减少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养殖水体环境良好,减少饵料的投喂量,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水质。二是及时将商品鱼捕捞上市,减少养殖密度,缓解溶氧压力,避免缺氧浮头。三是切实加强水产良种场养殖管理,确保亲本安全度旱,提高鱼苗培育成活率。
努力保障生产用水。按照“不与人畜争水、不与粮食争水”的抗旱思路,采取挖深沟、筑坝蓄水、泵站提水等办法,最大限度增加养殖用水;疏通排灌渠道,保证低水位下的水道畅通;加固池塘埂堤,防止漏水渗水,尽量减少塘口蓄水量的损失。
突出抓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指导渔民科学规范用药,使用微生物调水剂进行生物调水,保持水质良好;对水少养殖密度大的地方,通过采用多种方法调节水质,采用增氧、水体消毒等措施,加大监测力度,保持水质清新,防止出现大面积死鱼现象;对死亡的鱼类及时打理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加大水产病害的监测和防控,防止发生暴发性疫病。
由于干旱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大,安徽渔业救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目前,全省渔业抗旱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近期已进入水稻播种高峰期,用水量也明显增加,用水矛盾将更加紧张。如果无雨天气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对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下一步将密切跟踪旱情发展,积极协调各地组织抗旱,进一步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特别是水产苗种繁育的技术指导,及时做好灾情统计和上报工作,力争使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