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初夏的夕阳下,湖北省洪湖市滨湖办事处洪湖渔场村民肖业文,静静坐在自家的水泥船上。湖水已退至远处,没有了往日的波光盈盈,数千只竹竿突兀地插在淤泥中。
由于干旱,肖业文家养殖的螃蟹已损失殆尽,80多万元投资打了水漂。他的遭遇,正是大旱中“洪湖系”水产业的缩影。
不论产量还是养殖面积,洪湖都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县市。大旱给当地水产业造成了极其明显的冲击:三分之一的鱼塘受灾,近一半圈养鱼塘绝收,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去年全年洪湖水产业生产总值的六分之一。
损失惨重 年过五旬的肖业文养了4年螃蟹,遭了2次天灾:去年洪涝灾害,他损失了十多万元;今年初他又贷款60万元,准备大干一场,不料承包的800亩水域大部分干涸。
现在他最忧心的是如何还上银行贷款。还不上钱,不仅来年无法继续贷款生产,还得承担法律责任。
除了鲜活水产,洪湖也是水产加工企业的聚集地,水产加工业年产值达20亿元左右。而干旱,同样牵连到他们。“以前端午节时,我们都是加班加点生产;但今年,厂里给全体员工放了三天假。”得记食品的胡师傅说。
得记食品的特色产品是洪湖野鸭制品和洪湖鱼制品。由于干旱,该公司的800亩鱼塘受灾,主要依靠以前的储备维持生产。一旦存货用完,只能停工或转做其他产品。
而目前暂未受到直接冲击的莲产品加工也前景堪忧。洪湖市水产局相关负责人说,洪湖市是全国重要的香莲生产基地,预计今年会减产。
六分之一水产产值蒸发 据洪湖市水产局初步统计,该市水产业受灾面积41.3万亩,约占全部养殖面积1/3。截至5月21日,直接损失接近6亿元,约占去年全年水产产值六分之一。“随着近段时间旱情加剧,直接损失肯定会增加,另外还有一些损失无法统计。”洪湖市水产局局长曾令旗痛心地说。
在洪湖闽洪原产地水产市场,水产商行老板尹作宣指着池子里个头不大的财鱼说:“要是以前,渔民们至少会等鱼再长大一倍才会卖。但现在,他们担心继续干旱下去,把这些没长大的鱼都卖了。”
目前,洪湖市水产局一面组织调度水源,一面呼吁渔民们保护好鱼苗和种鱼,以便来水后能迅速恢复生产。“如果连这些都没了,再要恢复起来就会更加困难了。”曾令旗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