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补贴会在禁渔期结束后陆续发放
今年58岁的林金莲和60岁的卢阿妹都是三水大塘的老渔民,过了几十年的捕鱼生活,北江上日晒雨淋的生活,在她们的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卢阿妹育有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由于没有文化,只能与她一同下河捕鱼……自4月1日珠江禁渔开始后,除了会捕鱼再无一技之长的渔民们,经历了找临时工屡次被拒的尴尬,和生活来源无着落的窘迫。
作为佛山市渔民最集中的区域,三水区人社局昨日向媒体透露,正在酝酿制定相关办法,开设全市首个针对渔民的培训班,目前正在调研,其后将形成方案上报给政府待批,参与的渔民还可以获得补贴,这在佛山尚属首次。市农业局则表示,禁渔补贴由各区财政负担,按照实际情况发放,没有统一的时间表,但会在6月1日禁渔期结束后陆续发放。
生活——
三餐变两餐 白粥当饭
江边的风透着清凉的气息,终于不下雨,江水也涨了,这本来是捕鱼的好时机,可是68岁的渔民卢唤娣(音译)只能望江兴叹。
她说,禁渔后,更多的是无所事事,“7点起床,织网,累了就歇息一下,然后执柴劈柴。”禁渔了,相当于拿走了他们的饭碗。“我一家五口,三个在读书,每个孩子一个学期的杂费等加起来要七八百元,只能控制着每日凑个10元,日积月累,凑起来,给孩子交完费积蓄也就清空了。”卢唤娣说,“市场上的猪肉12元/斤了,平常自己舍不得买回来吃,只是等周末孩子回来买上一点,一个月吃两三餐肉。其他时间,吃的都是瓜菜。控制在每餐两三元。”
禁渔后,林赵妹的饮食习惯也改变了,原本一日三餐现在变成了一日两餐,为了省点钱少吃点米,林赵妹两夫妻通常煲个白粥,炒个炒粉就当一餐。
揾工——
找了半个月屡屡碰壁
昨日上午,林金莲正在整理渔网,她说自己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渔村,今年4月1日是第一次“上岸”去找兼职。
“找了饭店,想去给人家上菜、端茶水,一问,不认识字,人家不要。想去给人家做保姆,一问年纪快60岁了,人家嫌老也不要。做钟点工,一问只做两个月,人家也不请你。”林金莲说,自己连连碰壁之后,就让儿子“出马”,想去大圃沙工业园找工作。“我的儿子33岁,也没有读过书,人家一问不认识字,要你填个名字你都不会,怎么请你。”母子跑了半个月大塘,也没有找到工作。
这两个月,许多渔民都像林金莲一样,过着零收入的生活。
困惑——
没文化 谁来帮忙转业?
“我从小开始捕鱼,只读了一点书,没有文化。”林金莲说自己没有读到书,岸上又没有土地耕种,现在年纪大了想打工都没有人要,不知将来的生活出路会怎样。面对有可能参与的转业培训,有的人也很消极,“字都看不懂,怎么学,听也听不明白。培训?有什么用。”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是,北江、西江鱼类总体资源量减少,且主要经济鱼类的渔获量减少。另一方面是,绝大部分渔民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缺乏转产转业的技能。
政府措施
酝酿渔民培训就业措施
佛山市渔政支队表示,目前佛山还没有专门针对渔民的培训。而记者昨日从三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三水目前只有针对农民的培训,虽然包括渔民,但对于课程内容渔民却不大感兴趣。目前,三水区人社局和三水区农林渔业局正酝酿制定相关办法,开设全市首个针对渔民的培训班。
“设想参照全征地农民的培训办法,以后渔民参加培训不但免费,还可能领到额外的培训补贴,另外单位招收渔民的,部分社保由政府承担。在培训内容上,我们考虑培训养殖鱼类知识、农产品加工、织渔网等等,以提升技能为主。在培训形式上,也计划让培训师走到渔民中去,不用他们特意跑到西南城区去听课。”三水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禁渔补贴发放在6月启动
对于禁渔补贴,市渔政支队队长薛勇祥表示:“目前各区的补贴是由各区的财政负担,没有一个统一的制指定发放时间,禁渔结束后将尽快发放。”
三水区农林渔业局副局长罗浩强介绍,截至2010年止,三水有在册渔民6760多人,目前正在进行渔民登记,待禁渔期结束后将陆续向有证渔民发放补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