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为最不缺水的“水乡”遭遇大旱,4月份降雨量出现了1961年以来的同期最低。水产业是受旱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另外,由于水稻等农作物插秧时节未到,旱情并未对农业造成太大影响,但农业成本增加。专家称,由于气候变化不确定,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出现数量多、强度大、影响重的趋势。
旱情影响水产业
“由于近半年以来的干旱,今年的水产品产量少了近三成,价格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在南京市玄武区后宰门的水产市场,一位销售水产品的师傅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旱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的水产市场,但没有发生明显灾情。”江苏省水利厅信息中心副主任曹海明介绍,湖泊干涸对于江苏水产养殖业的影响较大。
据江苏省农业厅资料显示,3月份以来,淮北及江淮之间北部降雨量减少六至八成,部分田块旱象露头,土壤墒情较差。全省有900多万亩田块受旱,其中300万亩左右受旱较重,主要分布在徐州、连云港(601008)、盐城、宿迁、淮安以及部分丘陵地区。所幸的是,由于水稻等农作物的插秧时节未到,当前的旱情并未对农业造成太大影响。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正在加紧水库蓄水,以保障6月即将到来的4000余万亩水稻顺利插秧。
同时,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江苏地区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这次旱情对于江苏严峻的电荒形势并无影响。然而,为缓解旱情所采用的调水工程,增大了农业成本。
极端气候发生概率增加
江苏省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许遐祯告诉本报记者,大气经向环流较强,中低层水汽输送不足,尽管冷空气存在,但是暖湿气流不够强盛,无法形成长时间的大量降水,成为了这段时间以来江苏降雨量偏少的主要原因。
“绝大多数年份的总降水量和主汛期的降水量在一定范围内都是相对稳定的。”许遐祯向记者介绍,气温升高带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出现数量多、强度大、影响重的趋势。
为缓解旱情,今年5月,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两场人工降雨作业。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尹东屏告诉本报记者,人工降雨使得土壤相对湿度上升,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旱情。
聚焦水利保供应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江、淮河、太湖流域的降雨总体上仍然偏少,长江上中游来水不足以及淮河断流的状况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记者从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了解到,江苏正在采取科学调度水利系统、架设临时补水等措施,组织抗旱水源调度,以保证全省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基本正常。
“只要长江不干涸,全省的供水源是能保证的。” 曹海明说,省水利厅正运用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项跨流域调水工程系统,全力保障水资源的供应。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0月至今,江水北调大站累计翻水量高达114亿立方米,省临时机组累计补水2100万立方米。对于高淳、溧水、宜兴等旱情较重地区,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启动应急调水管理预案,加强区域协调配合和水利工程联合调度。
目前,全省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基本正常,航运水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