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山东省长岛县的北端有一个面积仅1.83平方公里的小岛,它是长岛县最小的乡镇。在这特殊的小岛上,却有一位扎根小岛当“渔郎”、带领渔民奔小康的党委书记——吴吉壮。
位于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长岛县的北端南隍城岛是长岛最小的乡镇,它一岛一乡一村“三位一体”乡建制,面积仅1.83平方公里,犹如“海中弹丸”。
心寄孤岛:“让自己吃苦励志是我最大的心怀!” 2007年1月,吴吉壮瞒着家人主动要求下岛工作,来到了离大陆30多海里的北隍城岛任乡长。吴吉壮深知这样做就意味着要长期“吃苦”,但他毅然卷起铺盖上任了,成为全县最偏远的孤岛乡镇的最年轻的领导干部。
对于苦,吴吉壮是有心理准备的,但现实却苦得出乎他的意料。喝水,是苦咸水;住房,是石头小平房,夏日室内温度35ºC,冬天温度在0ºC以下;跟渔民出海生产,风浪颠簸一上午,他要头晕呕吐一整天。
根据乡里的规定,家在县城的工作人员在岛连续工作三周,可以回家休息几天,而吴吉壮回家时间屈指可数。即使节假日他也会留下来值班,让别的工作人员回家团圆。
吴吉壮的妻子是个贤内助。自从他下了岛,公婆又在另一岛上帮不上忙,她就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次,吴吉壮的妻子病倒了,女儿给他打电话:“爸爸,你回来吧,妈妈累病了,还不让我给你打电话……”娘俩在电话那头哭成一团,吴吉壮在电话这头默默掉泪。后来,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毅然辞掉了高薪的工作,专门照顾家庭,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小岛艰苦的环境和忙碌的工作,让吴吉壮失去了很多,也让他在磨练中感受到另一种幸福。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思念父母、妻女,可惦来惦去还是牵挂小岛的心最沉!”
心铺大海:“为渔村生财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2010年初,吴吉壮被组织安排到另一个更小的小岛—南隍城乡担任党委书记。南隍城虽小,但他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全乡虽然只有200多户,不足1000人口,但年经济收入2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3万多元,以“山东海岛首富村”远近闻名。
到任之初,正赶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珍品出口受阻,虾夷贝养殖也遭受自然灾害而减产,渔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老百姓没了主意,目光齐刷刷盯着新来的“小吴书记”,很多人心里生疑,“这个书记这么年轻,能行吗?”
“行不行,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吴吉壮上岛当天,就钻进渔村找老渔民们聊天。三天下来,他发现苗种是解决海珍品死亡的关键,转过天他就一头扎进村育苗场,和技术人员天天盯着育苗池,白天工作忙,晚上他就住进育苗场。
一个多月后,第一批优质苗种出了库,他又天天带领乡村两级班子成员进行海区勘探,掌握了水流、水深、底质和底栖生物等第一手资料。坚持现代生态渔业新理念的他,积极引导渔民建立“上中下水层综合利用,多品种立体共存”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使上层的挂绳海带、中层的吊笼虾夷贝、底层的播养鲍鱼、海参和虾夷贝在相互利用中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在保持生态平衡中提高了复养指数和单位经济效益;鼓励渔民投资营造水下藻类“海底森林”,新建了5个海珍品养殖场,投资1800余万元建造人工鱼礁,进行海底环境改造,新增水下藻类600亩,投资300万元底播海参苗150万头,增加了“海底森林”藻类密度和海参存养量。
有了生态养殖的“本钱”,更要有“钱生钱”的招式。吴吉壮找来村里养殖能人,汇总出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形成鲍鱼、海参、海胆、虾夷贝、海带和珍鱼等生态渔养结构,陆续投资1200多万元,与国内13家水产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引进虾夷贝、杂交鲍鱼和深水网箱养鱼等国内外养殖新品种和新技术,建成“全省名优新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等3处养殖科研基地,成为全省第一个“现代化渔村试点单位”。
为打响南隍城优质海珍品品牌,一年间吴吉壮带领乡村两级班子成员,七上北京,利用本岛皱纹盘鲍为世界鲍鱼类极品的原产地优势,打造“中国鲍鱼第一岛”,建成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鲍鱼良种繁育中心”,被农业部授予健康养殖示范区称号,有6种海珍品注册了国家地理商标。
同时,借助南隍城取得无公害产品、产地和山东省水产品著名商标的优势,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推介会”,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和农业频道专门为南隍城制播了《一品鲍鱼》等海珍品生态立体养殖系列专题片,制造了轰动的“南隍城”品牌效应。
现在,南隍城正根据本岛经济的特殊优势和市场走势,对传统渔村公司经营模式实行股份改制,力争尽快上市,这种新型的村企分开的村级经济体制既体现现代企业制度,为长远发展集聚力,又顺应群众自发改制发展的利益要求。“心思要用在渔村生财的‘大买卖’上!”是他自己永远不舍的初衷。
心牵渔家:“给乡亲送福求安是我最大的心事!” 南隍城的富裕远近闻名,在外人看来,吴吉壮是小岛“当家人”,一定“财大气粗”。但吴吉壮却是个有名的“抠门书记”,渔村群众也对乡党委一班人的廉洁自律赞不绝口。
穿过一排排整齐的渔家别墅,半山坡上一排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低矮的石头平房,就是乡政府办公场所。冬天冷,夏天热,蝎子壁虎满墙爬。就这样,工作人员也只一人一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
村里看到乡政府的房子实在破的不成样子,主动提出给乡里建办公宿舍楼。以南隍城村的财力,建一栋楼不会增加村里的负担,但乡里研究后,还是用这笔钱建了一处集党员活动、村民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乡里只是在平房上搭建了一层板房,算是暂时解决了办公用房的“燃眉之急”。
乡机关没有食堂,一直负责大家伙食的工作人员去年退休了,机关工作人员只好轮流做饭,但机关里大多是不会做饭的男同志,一日三餐非糊即生,有人提议招聘一名会做饭的人,吴吉壮却说:“增加一名编制,每年就多开销几万元,再坚持坚持吧”。这一坚持又是一年多。
吴吉壮对自己、对班子要求“苛刻”,对乡亲们却一点也不含糊。南隍城岛远离大陆,生活基础条件较差,吴吉壮跟乡村班子成员分工负责,100%整修、硬化了乡村主要街道;全村60岁以上男女老人的生活补贴由每月150元分别增加到350元和280元,每年村民养老保险和福利达300余万元;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新上一台彩色B超和一台X光机,群众休闲和看病不再难;120万元添加淡化水设施,全岛军民实现24小时供水,孤岛告别世辈吃苦咸水的历史……
生活过美了,更要“花园村庄”环境美。仅去年吴吉壮和乡干部们义务出工1000多人次,种植树木花卉3万多株,帮助渔村建设“海上花园”;开展“高素质人住进别墅楼”活动;投资120多万元,建立功能全、层次高的党建活动中心、文化站和渔村文化大院;兑现“村民买书,村委报销”政策,引导渔民科学消费和文明生活,小岛一派“楼靓书香花满村”景象,成为“全国文明村”。
吴吉壮说:“美好愿望不能光凭心去想,更要用心踏踏实实去实现!”他感到有追求就要有付出,能在小岛上当回“打渔郎”是自己展示价值的永恒心结。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