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水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民生发展产业,采取市场引导拉动、销售大户典型示范带动、干部带头促动等方式,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的布局逐渐趋于合理,产业板块不断壮大,产业特色更为鲜明。去年,全镇农业生产总产值是“十五”末的2.2倍;财政总收入是“十五”末的1.8倍。
靠山吃山 柑橘满园
凉水河人都惊叹近年来柑橘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在政府的示范引导下,2006年,油坊沟村青年王杰筹建了全镇第一家柑橘打蜡厂,2007年,汉江村党员周德怀建立了全镇第一个柑橘专业合作社——惠民柑橘合作社。从柑橘打蜡厂到柑橘专业合作社,从原始销售到商品化处理,从农户分散经营到大户订单销售,凉水河镇柑橘产业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发展优势日趋明显。
历经多年发展,该镇现已建成20000亩柑橘精品园,建成5家柑橘打蜡厂,培植了270余户柑橘大户、130余名柑橘销售经纪人,组建了34支专业采果队,12个专业施肥、剪枝、病虫害防治服务队,辐射全镇15个行政村,服务4200余户橘农,带动和帮助了一大批橘农走上了致富路。
统计显示,该镇柑橘产业收益率已由6年前的35%上升至现在的50%,柑橘年总收入达8000万元,该镇柑橘示范区地位不断巩固。
靠水吃水 科技兴渔
凉水河是典型的库区乡镇,有着发展水产养殖的先天环境优势。但在10年前,由于水产养殖只是依靠传统的粗放型养殖,产量低、质量低、产值低,导致农民从事水产养殖的积极性降低,水产养殖一度步入低谷。
“靠水吃水,要重振群众信心,科学谋划水产养殖业,用现代渔业撑起农民的钱袋子!”2008年,凉水河镇吹响了进军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号角。镇政府积极与丹江口市水产局沟通,邀请水产专家为渔民传授最新的网箱精养技术,3年里先后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12批次,培训农民480余人次,让100多位农户尝到了水产养殖的甜头。
在发展水产养殖方面,凉水河人最深刻的体会是:科技投入越多,科技含量越高,养鱼的收益率越高。提起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白龙泉村养殖大户李大勇感受颇深:“当时我只是准备去培训班凑凑热闹,可听着听着就被专家说的网箱精养这个概念吸引住了。粗放养殖是省事儿,可是能赚几分钱啊?网箱精养的话收益就能翻番。当时我便认认真真听课、做笔记,回来后按专家的说法做,果然很奏效。”
该镇依托辖区内狭长的河岸线和宽阔的水域,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户发展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丹江口翘嘴鲌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通过几年的培植,全镇涌现出李大勇、徐青合等190余户养殖大户,形成了白龙泉村、柳河口村、双泉村3个特色渔业村,精品鱼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直接经济收入突破2亿元。
依托山水 发展旅游
山环水绕的凉水河镇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中心,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堰市 “汉江生态经济带”、丹江口市江北生态农业带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近年来,该镇整合资源优势,全方位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一方面发挥小太平洋风景区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原始生态游项目。今年以来,该镇全面完成了丹江口二桥至小太平洋的环库旅游公路配套设施修建,并成功引进河南万正集团成片开发小太平洋,计划用3年时间把小太平洋打造成4A级风景区。另一方面,加大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包装和推介力度,整合寨山朝圣、王山仙洞、郭氏私塾等名胜古迹优势,大力发展探奇寻古游项目。同时,结合台湾阿里山公司有机柑橘精品园开发和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以生态、绿色、无污染为看点,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依托丹郧路沿线交通优势,配套发展华平农家、农夫膳庄、石林渔家等农家、渔家特色餐饮店21家。
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宽松的旅游环境,使凉水河镇作为丹江口中心城区 “后花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个飞速发展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娱乐休闲区正在汉江河畔快速崛起。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