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蕴藏有珍贵物种基因,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在中国淡水湿地乃至世界上都是十分罕见的。鄱阳湖的水产总量一直在3.2万至3.6万吨之间波动。由于水域缩小以及滥捕等原因,鄱阳湖渔业资源出现鱼群低龄化、个体减小趋势。近几年,天然渔获量逐渐减少,尤其是2008年~2009年,只有20世纪50~90年代的16%、2000~2005年的45%。现在,即使在鄱阳县这样的渔业大县,拥有捕捞许可证的专业渔民仅千余人,不少人已把捕捞作为副业。
干旱无疑将是影响渔民收入的最主要原因。今年3月以来,鄱阳湖的水位一直很低,很多鱼类无法完成产卵繁殖。大量草洲干涸,鱼类无法进入这些草洲繁殖、索饵和育肥,尤其对依赖湖区苔草等植物产卵、索饵、栖息的鲤鱼、鲫鱼等鲤科鱼类产生的影响极大。
鄱阳湖之渴的端倪,始于2000年,最明显的还是在2006年。当年不仅枯水期早早到来,水位持续在13米以下的日子也比往年提前了70多天,一直持续到来年的4月份。2007年,干旱继续,鄱阳湖更是出现罕见旱情。那一年,鄱阳湖遭遇50年来最大旱情,水域面积从最高的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50平方公里。据鄱阳湖水文分局监测,目前鄱阳湖水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与历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约700平方公里,创历史同期最低。
据湖口县渔政部门有关人士介绍,4月份该县的渔获物种类和数量相对往年同期,都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渔业部门曾对鄱阳湖的鱼类进行了一次普查,当时鄱阳湖的鱼类共有158种。但是最近监测结果显示,鄱阳湖中的鱼类只有122种。不到20年,鱼类减少了36种,白鳍豚、鲥鱼、胭脂鱼等濒临灭绝,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产量也越来越少。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渔业资源,目前,我省正探索鄱阳湖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帮助、扶持、鼓励部分专业渔民“洗脚上岸”,转捕为养、适度发展网箱养殖,采取各种措施,彻底扭转数万渔民千百年来靠湖吃湖的传统生存模式。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