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省水产专家万全副教授调查发现的淮王鱼
五一期间,淮河鱼类资源调查淮南段发现了聚集成群的淮王鱼,其中最大的一条个体重量达1.25公斤。这让安徽省水产专家组成员及淮南市渔政部门人员兴奋不已;放流的淮王鱼长大了,几近灭绝的淮王鱼又重新形成生长种群。
安徽农业大学水产系主任万全副教授介绍,淮王鱼,俗称肥王鱼,学名长吻,淮河本土的特有品种和珍稀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淮王鱼的嘴小而圆,生于腭下,光滑无鳞,鱼体呈纺锤形而稍扁,用当地人通俗的说法就是这种鱼长着鲇鱼的身子,鲨鱼的脑袋。淮王鱼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珍稀鱼类,喜栖于水底层、岩洞、岸穴和石缝里,主要栖息在淮河中游凤台峡山口至黑龙潭一带。
记者从凤台县刘集乡山口一位村民的口中得知,在30多年前,峡山口还可以捕到10来斤重的淮王鱼。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淮河一度污染严重,每当上游污水团流过,黑水过处,恶臭扑鼻,死鱼烂虾漂浮其上,淮河几乎成为一条死河。这极大地破坏了淮王鱼的生存环境,加之捕捞无度,使淮王鱼资源日趋枯竭,濒临灭绝。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淮河治理的力度加大,淮河水质逐渐转好,水质可以保持至3类水质,具备了鱼类繁殖的条件。为了修护淮河渔业资源,保护渔业生态环境,2000年中后期,渔业部门开始组织在淮河流域进行人工放流增殖,每年,都要在凤台峡山口放流土著鱼类淮王鱼鱼苗。
安徽省水产专家万全副教授的研究课题——淮河鱼类资源调查淮南段,便是对近年来鱼类放流效果的评价。万全介绍,淮河鱼类资源淮南段调查研究课题涉及淮河水化学分析及鱼类饵料生物组成,其中淮河水化学分析是了解水质的透明度、PH值、氨氮含量等内容、鱼类饵料生物组成则是了解水中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情况,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存状况。淮王鱼主要取食底栖动物,主要食物是水蚯蚓,这些,都需要取样进行分析。从监测点的数据分析,目前淮王鱼已形成生长种群。这次发现的1.25公斤重淮王鱼个体需要二三年生长期才能达到,说明此前放流已见效果。并且调查还发现,淮河另一名贵鱼类江黄颡已形成繁殖种群,由于淮王鱼个体要达到三四斤才能繁殖,淮王鱼繁殖种群尚未形成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