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框架下的两岸渔业优势互补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作为两岸互利协议,在渔业产销对接方面同时惠及到台湾农渔业者和大陆消费者。ECFA签订前,大陆对台湾进境水产品征收的关税、增值税等加起来缴纳的税金占销售额的40%以上,台湾渔业进入大陆的成本高而利润小。ECFA正式实施后,其早收清单涉及农、渔业产品等方面共有18项。据经济学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预测,如果关税由目前13.3%的平均税率降为零关税,台湾渔业可减少200万美元的关税支出。
辜胜阻认为,ECFA的签署强化了两岸在渔业管理、渔业经贸、渔业科技、渔业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了两岸远洋渔业、休闲渔业及水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领域全方位对接和有效合作,推动了双方联手开发国际资源,提升参与分享国际资源的竞争力。大陆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海洋资源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大陆市场蕴藏巨大的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渔业及水产养殖大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大陆水产业在冷水养殖和规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台湾的渔业生产加工技术,设备,管理和养殖水平,尤其是在名贵鱼类的养殖方面,要优于大陆。台湾的远洋渔业起步早,经验丰富,可以让大陆的远洋渔业发展少走弯路。
此外,台湾渔业在全球各地的营销网络和布点可以使大陆渔业“借船出海”,进入国际市场。台湾亚太创新协会理事长黄凤仁说,台湾渔业在东盟国家,中东地区和欧美日地区都有着长期而良好的合作伙伴,大陆水产品可以通过台湾方面的渠道走向世界。
两岸渔业合作寻求更多“突破”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52公里,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546个。天然良港达上百个,可建20-50万吨级泊位的深水岸线长47公里。福建是我国水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和贸易地。2010年前三季度,福建水产品出口量33.5万吨,出口额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9%和67.2%,是全国仅次于浙江的第二大水产品出口省份。
福建目前已经建成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区渔业产业区、连江海峡西岸水产品加工基地等三大闽台渔业合作平台;共举办对台渔工基本技能培训17期,培训渔工1391人次,发放对台渔工《渔业船员专业训练合格证》1205本;主办过“2009海峡(福州)渔业周”和“第四届中国(福州)渔业博览会”,并于2009年9月与台湾方面签订了《两岸共同制定台湾海峡渔业资源养护方案意向书》、《海峡两岸海洋与渔业学术交流与合作意向书》、《推动海峡两岸渔事纠纷调解备忘录》等。
两岸渔业方面的合作要深入下去,大陆方面还有一些挑战必须面对。雷霁林院士表示,在海陆联动发展沿海经济的口号下,许多内陆工业,如石化、钢铁、制造等有排污问题的巨型工业聚集沿海,大量岸段为旅游和航运所占用,水产养殖的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甚至大规模退出岸带和近海,给现有岸带上仅存的水产养殖带来了用地、用水困难和大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此外,海上的深水网箱和陆上的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还有一些核心问题尚未被突破,大陆方面目前尚无水产专门的制造业,生物技术与高端装备技术的结合距生产应用还很远。ECFA正式实施后,税率的下降将导致台湾出口到大陆的水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冲击大陆渔业企业。
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陈建志表示,ECFA的正式实施更多是影响进口到大陆的台湾水产品。“目前活鱼船的运输仍有法律的限制,台湾活鱼船到大陆回头必须要放空船,这无疑增加了营运成本。冰鲜鱼以及种苗的运输也都期待两岸在法规方面作出明晰的突破。此外,台湾活鱼品质比较高,台湾渔业这担心大陆方面的同质性竞争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种竞争是能够提高消费者所购买的活鱼品质还是会打击台湾渔业的从业积极性,是今后值得观察的重点。”
陈建志说,目前两岸都有大量资本进入到渔业,从宏观来讲两岸渔业合作应该会有比较好的未来。而ECFA的具体实施层面在渔业领域并不明确,加上去年遇到“冷冬”,两岸渔业没有出现“货品畅流”的现象,许多从业者还在“静观其变”。
福建闽威实业集团已经开始了与台湾方面的合作。闽威实业从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引进技术和人才,在育苗,饵料研发,鱼病治理和水质改善等方面进行合作。中国渔业协会常务理事方秀表示,目前双方产业链高端合作的难题在于管理层以及技术人才的缺乏。“人才培训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方秀说。
台湾亚太创新协会理事长黄凤仁表示,台湾渔业者更加关心ECFA框架下的有关关税和检验检疫的实施细则。“水产品一般不堪等,台湾业者担心通关时间过久而出现“货不畅其流”的现象,从而造成一些经济损失。”
调整结构 实现两岸渔业深层次对接
雷霁林院士多年来致力于“工业化养殖体系”的研究。他希望未来大陆方面可以通过海基和陆基两条路径,建成循环水工厂化、专用网箱和循环水池塘等几种模式作为现代工业化养殖的基本形态,通过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或协同支撑,在我国全面架构起工业化养殖的产业链。
辜胜阻认为,两岸渔业经济合作不能固守在传统的第一产业范围内,要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从单纯的渔业捕捞、生产性养殖等领域向渔具和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水产品商贸流通以及休闲渔业、观赏鱼产业、渔业会展、海鲜美食业、渔文化产业、渔业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拓展,构建集养殖、增殖、捕捞、加工、流通、贮运、休闲渔业于一体的全方位渔业合作。
论坛专家表示,后ECFA时代里,大陆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型高效渔业,实现水产养殖池塘建设的标准化改造,完善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加速水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发展生态养殖,积极推进渔船自身的节能减排,水产加工向低碳技术倾斜,全方位加强闽台渔业合作。
辜胜阻认为,两岸渔业合作未来的重点在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远洋渔业合作、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等几个方面,同时要鼓励两岸渔业的经贸合作,探索建立双边互惠的渔业发展政策、畅通产业投资渠道、加强双边劳务合作。两岸间要建立互动的管理机制,包括定期沟通联系、联合执法、海上联合救援、信息交换以及海上纠纷协调等。
曾有人形容台商赴大陆投资如“空中太极”,因为台商投资的房地产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边缘产业缺少科技价值。大陆到台湾投资则像“无根浮萍”,浅尝即止。所以增进基层组织的交流合作至关重要。专家表示,在两岸渔业合作方面要鼓励渔业基层组织通过举办会议、论坛、会展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加快两岸渔业合作平台建设,同时构建渔业合作的互信机制,从而让两岸的渔业合作能够“扎下根来”。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