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结合实际,注重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深化渔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实现了渔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水产养殖向生态高效转变
生态高效是现代渔业重要特征,近年来,寿光持续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结合当地实际,先后试验推广了上林下渔、上粮下渔、鱼藕套养、多品种立体养殖等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寿光林海淡水养殖基地处在寿光西北部的盐碱地,为发挥淡水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基地采用“链式”水产养殖体系,有效地实现了水源的多次利用,养殖用排水实现了“零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收益。利用育鱼苗水进行罗非、白鲳养殖,再用其排水经沉淀净化后养殖鲶鱼,养鲶鱼排水又排入藕池,经莲藕吸收净化后套养淡水鱼,最后,经多次利用的水再来浇灌林地,使水资源达到了六级利用、五次增值的效果。这一养殖模式,成为水资源匮乏地区节水增效的示范样板。去年,该市又试验成功了大水面放置网箱套养革胡子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据了解,一个网箱可养成鱼15000千克~25000千克,按每千克5元计算,就是10多万元。一位养殖场的负责人介绍说,“网箱养殖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网箱规格一般为6m×6m×3m,放置在较为开阔的鲢鱼池塘,鲶鱼饵料直接投入到网箱内,可实现最佳利用效率,池塘内的鲢鱼又可以吃掉残饵和残渣,起到净化水质作用。而且,由于饵料充足,集中投喂,水质净化快,可以大大缩短鲶鱼生产周期,一般3个月即可养成。”去年,该市生产鲶鱼500万千克,产出效益近3000万元。目前,该市已发展上粮下渔6000余亩,上林下渔3000余亩,鱼藕套养3000余亩。
寿光注重滩涂管护,积极实施贝类底播增殖,彻底改变了以往酷采滥捕状况,实现了滩涂有序开发利用,提高了贝类增养殖效益。去年以来,该市就投资200余万元,底播文蛤2.4亿粒、缢蛏3000万粒、泥蚶2000万粒,有效促进了滩贝资源的恢复,原本接近枯竭的毛蚶、文蛤、四角蛤等贝类都形成了规模产量。寿光市海岸线全长30公里,海域使用面积约45万亩,其中浅海滩涂面积约16万亩,可年产贝类3.5万吨,产值2.4亿元,分别占全市渔业总产量和总产值的17%和22%。年出口贝类2000余吨,出口值2500多万元。成为该市近年来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捕捞向外海远洋转变
寿光市拥有捕捞渔船700余艘,装机总量11万马力。捕捞能力位列全省县级第三,捕捞产量列全省第二。2010年实际完成捕捞产量20余万吨,产值1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3%。
近年来,在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国家实行“双控”政策的大环境下,寿光积极实施捕捞结构和作业方式调整,加快渔船更新改造,不断推进渔业作业方式由单一的拖网作业向流刺网、钩钓业等捕捞方式转变,生产品种由低质鱼类向经济鱼类转变,作业场所由近海向外海远洋渔业转变。“从1995年开始,我们就组织渔船到马绍尔群岛从事金枪鱼延绳钓生产,进行了远洋渔业的有益尝试,2002年以来,在农业部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帮助下,我们每年利用伏季休渔期间,组织50艘~60艘大马力钢质拖网渔船从事鱿鱼生产。发展到2009年,全市远洋作业渔船已达120余艘,全市远洋渔业产量25000吨,实现产值2.2亿元。”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发展外海远洋渔业是捕捞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渔业生产结构内部调整的必然要求,2009年,寿光市组织成立圣海远洋渔业协会,进一步提高了远洋渔业的组织化水平。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示范带动,积极组织实施外海远洋渔业项目,扩大远洋生产规模,提高远洋渔业发展质量和生产效益。”
渔业产品向品牌化转变
2009年以来,寿光市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整理改造老旧池塘10000余亩,养殖方式由原来的粗放粗养向精养细养转变,该市积极推广应用生态高密度对虾养殖、循环水高效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亩产效益提高30%以上。只有提高渔业产品质量才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寿光市从水产苗种生产源头抓起,建立渔技推广、渔政执法和产品检测机构等三方协作的水产苗种监管和执法体系,全面规范了水产苗种生产秩序,该市7家水产育苗场全部办理了《水产苗钟生产许可证书》,持证率达到100%。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该市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渔业产品质量检测站,对全市渔业产品实现了定期检测,极大地促进了渔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寿光市加快推进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定,2010年,该市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7个,认定无公害基地7410亩,新增潍坊市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处,新申报休闲渔业基地2处。目前,全市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区达5.5万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6万亩,无公害养殖面积6.7万亩,全市休闲渔业面积达到1.4万亩。2010年寿光毛蚶、羊口咸蟹子、寿光蚂蚬3个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填补了全省成功申报海洋水产类地理标志品牌的空白。寿光文蛤、四角蛤获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实现了该市海洋水产类绿色食品“零”的突破。
生产方式向专业合作化转变
2008年寿光市第一家渔业专业合作社——海惠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在培育种苗、引进新品种、推广科学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此后寿光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目前,全市已有滩涂养殖、海淡水养殖、海上旅游、水产品加工等专业合作社7家,社员2000余人。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渔业生产力量的有效整合,为渔农搞好海洋捕捞、水产养殖、良种供应、疫病防治、物资服务、产品购销等系列化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实际问题,促进了渔业增效,渔农增收。海惠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开展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统一苗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物资采购,统一销售,统一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以联保方式向金融部门统一办理贷款,加大对养殖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改造;采取统一采购苗种,降低生产成本。合作社的一名社员说:“原来愁资金投入、愁苗种安全、愁产品销售,现在有了合作社,这都不成问题了。”为进一步提高产品收益,2009年合作社开辟了日本水产市场,利用海惠集团在日本的Yamase海惠水产株式会社发展市场,实现了水产品价值再提升。目前,该社发展社员398户,带动农户2000户,年产水产品达8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寿光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交叠的重要节点位置,其北部和西部又有良好的渔业发展基础,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寿光有优势更有实力。”潍坊市市长许立全对寿光渔业的发展前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期望。
针对于此,寿光组织编制全市现代渔业发展新规划,遵循和参照了“黄三角”开发的生态、高效要求,与全市正在实施的大西环现代农业走廊规划进行了融合。“我们的短期规划是2年~3年内,实施5000亩标准化池塘改造,加快20000亩优质鱼生产基地建设和10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推动林海水产养殖基地建设;3年~5年内,在巨淀湖和双王城水库周围新建池塘20000亩,新开发上粮下渔10000亩,使全市淡水养殖面积达到50000亩;力争5年~10年内,在大西环、荣乌高速等地建造起8万亩~10万亩的现代化渔业养殖基地。”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成乐对渔业发展的未来信心十足。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