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大鲵” 养殖产值“十二五”力争突破40亿元
发布时间:2011/4/11 14:24:24 来源:人民网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在前不久召开的2011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开幕式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裴晓颖宣布——国家质检总局已批准对“张家界大鲵”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
2011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上,“张家界大鲵”成为游客争相目睹的宠物。(吴向家摄) |
|
张家界金鲵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文表示,力争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中国大鲵保护的样板和全国最大的大鲵产业基地。(吴向家摄)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1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开幕式上,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裴晓颖宣布——国家质检总局已批准对“张家界大鲵”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张家界大鲵”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产品。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在地球上生活了三亿五千万年,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地球纪念物”和极其珍贵“活化石”,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和中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张家界是中国大鲵最主要的原产地,从对大鲵的抢救性保护,到人工繁育大鲵,到大鲵系列产品研发,造福人类,张家界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张家界副市长向佐谊告诉记者,张家界对大鲵的保护始于40年前的1972年,当时在张家界桑植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鲵科研所,1978年大鲵人工繁殖首次成功,填补了世界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空白,1996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张家界对大鲵的保护力度加大,并尝试开发利用珍稀大鲵资源。张家界建立了总面积达14285公顷的大鲵保护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建立了11个观测保护站,在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支持下建立了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和大鲵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成立了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2010年,该市引资6000多万元建成国内第一个大鲵科技馆。
2010年12月24日,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带领市直单位的负责人专题调研张家界大鲵,并指示将大鲵产业作为全市新型产业来抓。“十二五”期间,张家界将建成1个大鲵种质资源基因库,30个大鲵原种繁育基地、50个大鲵人工繁育基地,100个商品鱼驯养基地,年生产大鲵子二代种苗120万尾、商品鱼2500吨,实现大鲵养殖产值40亿元,加工增值100亿元。
在民间,被媒体称为“中国娃娃鱼之父”的桑植县芙蓉桥乡白族农民王国兴,25年前投身大鲵保护,先后投入2000万元,并率全家开凿了一条602米的山洞里研究大鲵人工繁育技术,在山洞里一呆12年,获得了大鲵人工繁育发明专利,使大鲵养殖成活率高达99.2%,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等一批专家的赞誉。
经过多年的苦心探索,王国兴父子成立了张家界金鲵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6年人工繁殖大鲵幼苗,成功培育出大鲵幼苗25万余条,在国内首先实现大鲵规模化养殖。目前公司存有大鲵亲本6870条,常年存池大鲵43000余条,并获得了《大鲵人工繁殖方法》《大鲵保健食品及其生产方法》等7项国家专利。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域、土壤、水质、气候、生产技术、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经核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是一项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向佐谊说,张家界将借国家质检总局对张家界大鲵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契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大鲵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发展,促进大鲵科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中国大鲵保护的样板和全国最大的大鲵产业基地。
|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