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连獐子岛集团力争销售额达百亿元
发布时间:2011/4/5 9:59:53 来源:大连晚报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对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5年。这5年间,獐子岛渔业迅速壮大起来。五年间,公司战略由“资源+市场”进入到“市场+资源”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虾夷扇贝年产量达5万吨
“十一五”,獐子岛渔业迅速壮大,公司战略由“资源+市场”进入到“市场+资源”
市场从大连拓展到全国十大销售区,再到海外5大公司,建成1000个销售终端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对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5年。这5年间,獐子岛渔业迅速壮大起来。五年间,公司战略由“资源+市场”进入到“市场+资源”;海洋牧场由40余万亩增长到285万亩,虾夷扇贝产量达到5万吨;市场从大连拓展到全国十大销售区,再到海外5大公司,建成1000个销售终端;收入由6.4亿元增长到22.5亿元,利润由1.8亿元增长到4.8亿元;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分别由7.4亿元、3.1亿元,增长到33亿元、16.8亿元;总股本由8,480万元增长到45,240万元。“十一五”期间,獐子岛渔业共上缴海域使用金2.09亿元,上缴税金1.95亿元。到2015年,獐子岛渔业力争销售总额达到100亿元。
海洋牧场建设迅速达1900平方公里
海域资源整合是獐子岛渔业资源整合战略的基础和根基。在“十一五”期间,獐子岛渔业不断扩大底播区域,加大底播投苗力度。从2006年40万亩至2010年285万亩,海域管护面积逐年扩大,从单一的獐子岛周边区域管护发展到海洋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乌蟒岛海域。
2010年10月26日,獐子岛渔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战线最长的虾夷扇贝底播生产战役在黄渤海打响。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海洋岛、旅顺、小长山、大长山、广鹿岛等苗种组合和南方活水运输船队,以及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通力合作,历时65天,于12月29日圆满完成。
这次战役共向牧场撒播虾夷扇贝规格苗种70余亿枚,增殖面积超过120万亩,投入活水运苗船13条,獐子岛渔业近千名员工参入会战。这次战役累计向海底银行“存入”资金约5.5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快速发展期的2008年和2009年之和,獐子岛渔业的海洋牧场也因此扩大到285万亩,达1900平方公里。
多种组合模式带动海岛渔民致富
随着獐子岛渔业不断的发展需要,养殖业户的合作逐渐深入,该公司先后成立了虾夷扇贝苗种组合、潜水捕捞组合、海参组合、拖网捕捞组合、一龄贝组合、沿岸渔民组合等多种组合模式,并高质量推进合作组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实施订单渔业,引领产业健康、和谐发展,带领广大渔民致富。
目前,小长山组合业户152家,大长山组合业户104家,广鹿组合业户24家;海洋组合业户108家,旅顺组合业户27家,獐子岛潜水捕捞组合业户和拖网捕捞组合业户分别为42家和12家。另外,该公司还分别在大连、北京和上海成立活品销售组合,涉及经销商近80家。由于这种多种组合模式的带动,长海县渔民走出了养殖困境,每年增收数万元。
恪守“食品安全是公司的生命线”
“十一五”期间,獐子岛渔业所取得的发展品牌的提升起到关键的助推作用。2006年,獐子岛渔业迈入现代化、品牌化营销阶段,公司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在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形象推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计并注册了“北纬39度”商标;针对海参产品创意了“天然獐子岛,自然好海参”的产地宣言;针对扇贝产品创意了“有喜事,上喜贝”的宣传主题,獐子岛喜贝品牌攻势大获成功。这一年,獐子岛品牌走向了正规化并逐步向现代化和系统化迈进。
在品牌提升的过程中,獐子岛渔业一直恪守“食品安全是公司的生命线”。2010年10月22日,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向獐子岛渔业颁发了该公司在世界上的第一个碳标识;2010年12月20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向獐子岛渔业颁发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野生海产品有机认证证书。这两个认证的取得,标志着公司所倡导的“耕海万顷,养海万年”和“低碳、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发展规律;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坚守并践行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全球企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范例,提升了公司品牌的美誉度。
2010年,公司顺利通过HACCP、BRC、有机食品和GAP等所有认证审核。SGS实验室保障了各项检验工作,公司获得加工分技委和养殖分技委两个国家行业标准委委员席位,年度内新建企业标准13项,各类标准共达到330项。2010年,公司还完成了新西兰对中国贝类体系的检验任务。
建成国家级产学研平台,力助企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部署下,獐子岛渔业始终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探索出了一条“战略合作、项目对接”的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这种产学新模式也为公司的发展加速。
在“十一五”期间,獐子岛渔业相继确立了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和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并于2009年构建了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三大海洋科技巨头国家级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并先后聘请了以唐启升、赵法箴为代表的20余位国内海洋研究领域中的权威专家作为公司的客座研究员。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共同研发的“海大金贝”通过国家水产良种审定;北黄海海洋环境监测平台建设项目在獐子岛海域建成并投入运行;“鲍灵素”精深加工进入产业化阶段;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已正式投产。公司还先后争取了国家、省市各级重大专项40余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造了科研19号船、建立了微生物检测室和水质化验室,配备了紫外分光光度计、自溶式盐度仪、水质仪、超净工作台等大型仪器设备,为公司确权海域环境监控和保障奠定了基础。
獐子岛渔业先后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国家和省级引智成果示范基地、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励8项。其中,“皱纹盘鲍杂交及杂种优势的产业化应用”、“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獐子岛渔业集团力争销售总额达到100亿元
提到未来的发展,公司董事长吴厚刚向记者描述了公司的宏伟蓝图。獐子岛渔业在未来五年内仍将以“市场+资源”战略为统领,以“提升资源能力、提升装备能力、提升市场能力”为重点,速度与管理并重,全面推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升级,全面加强“高层、中层、基层”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全球第一贝类供应商”和“国内公认的海洋食品领军品牌”。未来五年,獐子岛渔业要继续释能提速,由规模型、产出型企业向市场型、利润型企业提升。到2015年,力争销售总额达到100亿元。
2010年度,獐子岛渔业各业收入实现22.59亿元,利润4.8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50%和110%;全年共上缴国家税金6,500万元,上缴海域使用金5,500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0%和21%;其中,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长54%;国际贸易实现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41%;公司经营规模进入20亿元平台。
2011年,獐子岛渔业要完成两大任务,首先是抓好当前产业的经营,另一个是选好项目,积极投资,奠定未来。在经营方面,獐子岛渔业确定的经营方针是:“管理精益、装备升级、渠道驱动、效能优先”。在投资新项目方面,坚持风险管理优先原则、坚持服从战略原则、坚持要素匹配原则,积极运用资本市场融资并购功能,并全力以赴抓住经营这个核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