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记者从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管理规定》(修正案)已正式获批。中国大黄鱼唯一的内湾天然繁殖场-宁德三都澳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将缩小到190平方公里。
缩小保护区到190平方公里,将更好开展保护工作,适应宁德经济发展的需要,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宝生表示。此次修正案增加保护条文,在保护区内将禁止定置网、流刺网作业,每年5-6月份大潮期间,限制船舶通行。此外,保护区周边项目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并依法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者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官井洋位于福建宁德南部海域,是中国大黄鱼唯一的内湾天然繁殖场。每年5-6月份大黄鱼洄游至官井洋产卵与培育稚鱼。由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的敲鼓作业,过度滥捕,致使野生大黄鱼数量锐减,到80年代初无法形成鱼讯。1985年,宁德市正式设立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314.7平方公里。2010年中国第一家国家级海水鱼类原种场-官井洋大黄鱼原种场投入使用。
在渔场作业的渔民林大叔对记者说“以前我们这里野生大黄鱼太常见了,一斤才卖几毛钱,现在可是稀罕货,有钱都很难买到。偶尔捕到的野生大黄鱼1公斤卖上好几千元,加强大黄鱼的繁殖保护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素有“大黄鱼故乡”美称的宁德,是昔日“国鱼”大黄鱼的主产区,年均捕捞大黄鱼3万多吨,官井洋更是以具有千年历史的大黄鱼天然产卵场闻名于世。长期以来无序、无度的超密度养殖、捕捞,导致大黄鱼濒临灭绝。1985年,闽东水产科研人员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大黄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利用官井洋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研究。在历时十多年的努力,开创人工养殖大黄鱼的先河,延续“国鱼”高贵血统,并铸就大黄鱼育苗、养殖、加工这一具有宁德特色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宁德大黄鱼现有育苗场298家,加工、销售企业312家,直接从业人员约达3万多人。大黄鱼产量基本保持年均 6万吨左右。2010年,宁德市大黄鱼出口1.75万吨,创汇4.35万美元,业务总量逐年上升,增势强劲。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海岸线长达878公里,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沿海岸线从北到南有20多个港湾,港口优势突出,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成为宁德经济发展的命脉。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