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养护珠江鱼类资源,从4月1日起,珠江首次实施为期两月的禁渔期。18日上午,记者随同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总队乘船溯珠江而上,沿途采访渔民、专家和地方官员,宣传禁渔政策并听取各方意见。困难渔民普遍表示,赞成禁渔举措,但需要政府补助两个月的基本生活费,以安稳度过禁渔期。
渔民希望月补千元
从广州新洲码头出发沿江而上,偌大江面除了几只大型运砂船,很难见到其他船只。偶尔有几艘小渔船在冷风冷雨里飘荡,却也没张网捕鱼。从4月1日12时至6月1日12时,珠江沿线六省区的干流、重要支流和通江湖泊必须停止捕捞,以养护日渐萎缩的鱼类资源。
“现在没有鱼抓了。”在西江肇庆段,50多岁的渔民梁德和告诉记者,每年4月至6月才是捕鱼的高峰期,平时渔获量很少。梁德和是高要人,夫妻俩平日吃住在小木船里,是典型的贫困渔民。梁德和回忆,他18岁那年开始打鱼时,丰水期一天能捕到数百乃至上千斤,但如今高峰期只能捕到数十斤鱼,“加上柴油要4元一斤,每天的鱼卖了钱就够当天吃”。
如今,网眼太密的渔网在肇庆已禁用多年,高价鱼如鲥鱼、白鳝已经不见踪影,传统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也极罕见,渔民压力更大。“禁渔我们赞成,反正西江也没多少鱼了。但是我们老了,又没别的本事,就希望政府能补点生活费,一个月有1000元就够了。”梁德和说,假如没有补贴,他会不得不在禁渔期“顶风作案”,因为4月后正是捕鱼高峰,一年生计均赖于此。
肇庆市农业局一名卢姓副局长表示,政府会给予相应补贴,但具体数额尚未确定。
禁渔有利水质和生态
禁渔期间,珠江沿岸的河鲜店就难吃到河鲜了,但由于多数淡水鱼都有人工养殖,渔政部门预计不会影响珠三角水产供应。禁渔给下游城市也带来好处:自来水水质将变得更好。
“江河里必须有水生生物,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水质才会变好。鲤鱼、鲫鱼这些杂食鱼类可以消化有机废物,转化成蛋白质,对保持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很有好处。”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辉说,广州市取水口就在西江肇庆与三水交界处,受益最明显。
根据珠江水产研究所的监测,珠江的鱼类不仅种类、总量锐减,品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口味较好的优质鱼类、产量较高的四大家鱼已经不再是珠江主要品种,鲮鱼等杂鱼反而占捕捞量的大头。“四大家鱼都是洄游性的,在上游某个水草丰富的产卵场产卵,鱼卵漂流而下,在下游长成大鱼。珠江的水坝太多,又不注意修鱼道,这些鱼就没有办法繁殖了。”李新辉举例道:靠近广西大藤峡处有个“东塔产卵场”,下游70%的洄游性鱼类都出自此处,但下游长洲水利枢纽修建后,鱼类就极难上溯。“鱼道太窄,水不够,密密麻麻地挤满了鱼,每条鱼肚子里都有数十万上百万鱼卵。”李新辉心疼地说。
禁渔的效果,早已在海洋休渔、长江禁渔中得到证明,西江肇庆段也在1992年进行过试点。南海渔政肇庆支队队长林建志告诉记者,当年肇庆封开首次在广东鲂(俗称“边鱼”)产卵场一带开辟禁渔区,实施禁渔期保护,当年一度稀缺的广东鲂种群逐渐恢复。“现在你去酒店吃河鲜,边鱼就是主力菜,全靠禁渔挽救回来的。”林建志说,禁渔的最终受益者是渔民和消费者。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