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鱼类活动量增大。抓好春季鱼塘的管理,不仅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还能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养殖户需注意抓住当前时节,做好鱼塘饲养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抓紧清塘消毒和营养水体 鱼种放养前必须对池塘坍塌池埂和进、排水渠等设施进行彻底的整治。之后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和茶麸60公斤,打碎浸水48小时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的作用除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外,还可改良土壤,中和酸性,提高pH值,释放营养素,保证有机物质的良性循环,增加水的肥度。而茶麸可培育池塘丰富的浮游生物,药性消失后也是鱼种苗喜食的营养饲料。鱼种苗下塘前7天(清塘消毒3天后),亩施250公斤~350公斤发过酵腐熟了的人粪尿,或亩放尿素2.5公斤、过鳞酸钙5公斤,培育浮游生物,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摄食。
确定投放品种和密度 根据当地饵料和水质条件,确定主养品种。若水草和旱草丰富,宜主养草鱼、鳊鱼;若肥源充足,可主养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螺、蚬多的水域,可主养青鱼、鲤鱼。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精养鱼塘一般每亩投放1500尾~2000尾,粗养鱼塘每亩放养500尾~1000尾。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实行多品种、多规格鱼种合理混养。
把握鱼苗投放关口 早春气温低,鱼苗活动较少,在捕捞、运输、投放过程中,不易受伤,鱼苗成活率高;一般在3月中下旬投放最为有利。应力求选择整齐、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逆水力强且体表鳞片完整无损的同龄鱼种。鱼种下塘前,应先用10ppm漂白粉或8ppm硫酸铜浸洗20分钟左右,或两种药物同时并用。如在边远山区缺乏上述药物,可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20分钟~30分钟,消毒效果也很好。
投放时,应选择晴天气温高时进行。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放养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处,将盛鱼种容器(盆、桶等)放入水中,使其慢慢倾斜,让鱼苗自行游入池塘中去。
严格关注水体变化 鱼池水位应控制在0.6米~0.8米,使水温能较快升高,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食。同时应适当施些有机肥,以利提高水温。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适当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温变化幅度过大。开春后由于气温、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的生物饵料开始大量滋生。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的新水,并每亩水面用20公斤~3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水质清瘦时,适当施腐熟有机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质,水质透明度以30厘米~40厘米为宜。
及时投饵增营养 及时投喂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以增强鱼种体质,加速其生长。当鱼塘表层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类开始少量摄食,也有时食量较大。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开食的具体做法是当鱼塘表层水温达3℃时,每周投饵1次;晴暖天气当鱼塘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投饵量的1/6左右,或以3小时~5小时吃完为度。与此同时,可进行引食驯化。方法是先用3天~5天时间洒入少量细碎料于食台附近的池边进行诱食,以后逐步缩小撒料范围,直至定点投喂于食台上。
加强病虫害防治 对鱼病虫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春季每半个月每亩用生石灰20公斤化水泼洒,以调节水质,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或用1ppm漂白粉消毒杀菌。如果出现寄生虫,可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化水泼洒。
另外,在鱼池早春注水时,应尽量注入冬季蓄水。因这种水带病菌少,有利减轻鱼病的发生程度。
春季鱼池常发生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这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多因管理中操作不慎致使鱼体受伤引起。可用400毫克/公斤食盐和400毫克/公斤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浸洗鱼体进行防治。另外,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也时有发生,可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