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数块钢板直立着并摞在了一起,钢板上还有一层薄薄的滤网,这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当混杂着绿色颜料的水从滤网上流过时,绿颜料被留在了滤网上,然后“汇集”到特设容器中,变清的水从滤网上流走……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国家水专项巢湖项目研发的“城市水源水体蓝藻灾害积极防御成套技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光。
该技术的研发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李文朝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设计原理――鲢鱼、胖头鱼等鱼类用嘴巴吸入水后,会将藻类和浮游生物等过滤出来作为食物,然后清水从鳃中释放出来。研究水生生物生态出身的李文朝,正是从鱼身上得到了设计灵感,并把这套设备称之为“机器鱼”。
“这是一种纯物理处理方式,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剂或矿物质,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李文朝说,记者看到的那层滤网如同鱼鳃,是这套设备的核心部分。蓝藻水从倾斜的“鳃面”往下流,并不离开鳃面,在流动过程中,会遇到像刀刃一样的分离器,然后蓝藻就留在鳃面了。
李文朝表示,直径超过3微米的杂质,都会被过滤掉。因此,这条“机器鱼”不只会吃蓝藻,绿藻、硅藻及其他超过3微米的杂质都是过滤对象,其应用范围除了预防蓝藻灾害外,还可用于改善城市水厂的进水水质。
与高效相对的是节能。李文朝说,这条“机器鱼”被设立在一个平台上,是可自由移动的,最高行驶速度达每小时10公里,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组足够提供移动和处理蓝藻的全部动力。每吨水的除藻成本仅需3-5分钱。
“‘机器鱼’是去年6月研制成功的,当时恰逢安徽省巢湖市水源地蓝藻大爆发,‘机器鱼’立刻就投入了实战。在现场作业,通过‘气吞藻河’,将该区域的蓝藻污染威胁基本消除。”李文朝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