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为普通小型食用鱼类。日本已把泥鳅作为人工养殖对象,近年来我国也已开始进行人工养殖。
泥鳅体长,圆桶状,头尖,眼小,口小。呈马蹄形,触须5对。泥鳅常栖息于静水底层,昼伏夜出。
体细长,圆筒形,尾部侧扁。口呈马蹄形。有须5对,最长的口须向后伸达或稍超过眼后缘。胸鳍远离腹鳍,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有明显的隆起棱。鳞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体侧灰黑色并有黑色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鳍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背鳍及尾鳍具黑色小斑。其他各鳍为灰白色。
多栖息于底泥较深、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沟渠、稻田等小型水域中;喜欢中性和弱酸性土壤;平时活动于水的底层,有时也潜入泥中,属于温水性鱼类,生活最适水温为20~30℃。泥鳅的适应性很强,它不仅能用鳃呼吸,而且还能用皮肤和肠呼吸,特别是肠呼吸更是本种鱼的特长。当水温高、气压低,或鱼的密度过大而发生溶氧不足时,泥鳅就进行肠道呼吸。冬天水干涸后钻入泥中的泥鳅,靠湿润的环境进行肠道呼吸,也可长期维持生命。
杂食性鱼类。幼鱼期主要吃动物,以后逐渐转向杂食,成鱼以植物性食料为主。泥鳅在水温15℃以上开始旺盛摄食,以25~27℃摄食最盛,30℃以上开始减退。平时主要在夜间摄食,生殖期则在白天摄食,且比平时摄食量大,雌鱼尤其这样。泥鳅的生长较慢。春季孵化的鱼苗,当年秋季一般体长达到5~7厘米,体重2~3克。孵化后9~10个月,体长达9厘米,体重达5~6克之后,雄鱼生长开始落后于雌鱼,同时形态上也表现出性别差异。这时便转入成鱼期。繁殖季节因地区而不同,一般是从4月到8月,而以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上下),最盛。每次产少量卵,多次才能全部产完。在水温较低的前期,多在晴天的早晨产卵;在水温已升高的后期则多在雨后和晚间水温较低的时候产卵。稻田和沟渠的泥鳅多在雨后或灌水时有新鲜水的浅水处产卵;湖泊、水库中的泥鳅,产卵时多游向附近的稻田、小河或渠道。产卵时数尾雄鱼追逐一雌鱼,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鱼的腹部和胸部。在此过程中,一尾雄鱼很快(1~2秒钟)将身体缠在雌鱼肛门稍前的腹部上,压迫雌鱼产卵,同时放出精液,完成受精;雌鱼在2~3分钟内,连续如此产卵数次。卵子黄色,半透明,直径1毫米左右,微粘性,很容易脱落,但落下后仍能正常发育,直到孵化。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品种图片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