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鲳鱼、镜鱼、平鱼、车片名、狗瞌睡鱼、长林鱼、昌鼠鱼、叉片鱼、鲳片鱼、白鲳等。 硬骨鱼纲、鲈形目、鲳科。系暖水性近海中下层鱼类。体呈卵圆形,侧扁,背腹缘深弧形,上下两侧面狭窄。头小,侧扁而高,背面隆起,两侧平坦,吻端钝圆,稍突出。口小,前下位,微斜裂。上颌稍长于下颌。齿细小,两颌各1行,排列紧密。眼较小,侧中位;眼间隔宽,凸起较大。鳃盖骨无棘。鳃孔小。尾柄较粗,长与高近相等。背鳍1个,始于胸鳍尖端稍前背上;前部鳍条长,后部鳍条很短;前部延长鳍条尖端不达尾鳍基部,起点前方有9—10根短棘,幼体时明显,成体埋于皮下。胸鳍大而长,侧下位,鳍条上翘,向下渐短。无腹鳍。臀鳍与背鳍同形同大相对,起点前方有短棘7—8根,前部长鳍条尖端不达尾鳍基部。尾鳍深叉形,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有侧线。体背青灰色,体侧及腹侧银白色。全身有银色光泽,密布黑色细斑。各鳍均浅灰色。体长一般为20—30厘米。平时分散栖息于水深30—70米的潮流缓慢水域。喜在阴影处结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垂直移动现象明显,早晨及黄昏时多活动在水域中上层。越冬场在黄海南部至东海北部水深80—100米的外海水域。春季大部分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分别游向沿岸江河口附近,水深10—20米的沙和岩礁底质水域产卵,产卵后就近分散索饵。秋季水温下降,鱼群开始南移,逐渐返回越冬场。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浮游生物。2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5—6月。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黄海、东海数量较多。常用流刺网渔具捕捞,底拖网渔具可兼捕。肉质细嫩刺少,可鲜食,亦可加工咸淡干品或罐头食品。为名贵食用鱼类之一。与其相似种有灰鲳 Pampus cinereus、镰鲳 Pampus echinogaster、中国鲳 Pampus chinensis。灰鲳的背鳍和臀鳍前部延长鳍条尖端均超过尾鳍基部,各鳍均黑灰色。镰鲳的背鳍和臀鳍前部延长鳍条较短,尖端不达其末基,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中国鲳的背鳍和臀鳍后缘近截形,喜在江河口附近浅水区产卵,生殖期4—5月,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规定银鲳为重点保护对象,可捕标准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规定,最低可捕标准为叉长15厘米。《辽宁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规定,最低可捕标准为叉长20厘米。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品种图片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