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考察水域长江江豚分布图。图中黑色虚线为考察路径,黑色小方块为发现长江江豚位点。)
1月25日,潇湘晨报记者从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获悉,由该办公室支持的洞庭湖江豚科考初步结果出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考察中有7个发现。
2011年1月16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采用截线抽样法、声学拖拽考察和渔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岳阳至城陵矶湖区、岳阳至鲶鱼口湖区、鲶鱼口至屈原镇湘江江段和横岭湖保护区水域。横岭湖保护区在枯水期有一定的水域面积,但是水深较浅,船只无法通航。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考察一共历时25小时,行程约170公里。往复考察,截线抽样法共记录到长江江豚48次,106头次(仅仅是观测次数,并非最终种群数量估计结果);声学拖拽的监测次数略少于目视考察,但是考察结果基本一致。渔民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青山垸渔民,调查结果为:在枯水期没有发现长江江豚在该水域活动,但丰水期有较多江豚活动。
此次考察的主要结果为:1.在岳阳市洞庭湖大桥至城陵矶三江口水域,没有监测到长江江豚的分布。这段不到10公里的水域共记录到停泊的大型运沙船499艘。该水域是洞庭湖长江江豚群体和长江干流江豚群体进行迁移和交流的唯一通道,在长江中游江豚保护中占据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2.岳阳市至鹿角镇水域共观察到5次、7头次江豚。该水域,尤其是煤炭湾水域历次考察都可以观察到长江江豚,但是江豚在该水域的分布密度不大。该水域岸边分布有大量闲置的定置网,在该水域记录到4艘挖沙船作业。
3.鹿角镇至鲶鱼口水域,共观察到27次、71头次江豚。该水域为湘江、草尾河和东洞庭湖的交界处,水势复杂,有较多的洄水区,渔业资源较丰富。在该段约13公里的湖区共记录到18艘挖沙船作业。该水域江豚密度高,但人类活动强度亦高。
4.鲶鱼口向湘江上游8公里江段,共观察到长江江豚15次、27头次。该水域在本次考察中是长江江豚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此次考察在该水域未记录到挖沙船和电打鱼船作业。
5.湘江上游8公里至屈原镇共观测到1次、1头次江豚。该段水域有3个极为密集的挖沙作业区,一是湘江上游约10公里处,共聚集有8艘挖沙船作业;二是屈原镇下游约3公里水域,聚集有23艘挖沙船;再就是屈原镇上游约2公里水域,聚集有7艘挖沙船。
6.在横岭湖自然保护区没有观察到长江江豚分布。渔民调查的结果为该水域在丰水期存在有较大群体的长江江豚活动,随着水位的下降,湖区变浅,不适合长江江豚栖息,因而在枯水期没有长江江豚活动。
7.横岭湖自然环境条件较好,人类活动强度较低。建议在丰水季节对该水域进行考察,以确定该水域对江豚保护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