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日,安徽省农委召开会议,部署巢湖渔业资源监测工作。这是安徽省继2010年开展对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开展渔业资源监测之后,对境内特大水域渔业资源启动长期监测工作的又一重大行动。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水位高程8米时,水面755 平方公里,容积17.17亿立方米,湖岸周长176公里,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2公里。通湖河流34条,其中东部的裕溪河长60.4公里与长江相通,是唯一的出湖河流。巢湖跨巢湖市和合肥市的2区3县,是合肥、巢湖两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具有蓄洪、灌溉、航运、供水、渔业、旅游等多方面的功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巢湖污染逐步加重,逐步积聚的污染负荷超出了巢湖的承载能力,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严重;随着巢湖闸与裕溪闸的建成,江湖阻隔,影响了洄游性、半洄游性和喜流水鱼类的生存条件,使得洄游性鱼类如刀鲚锐减,半洄游性鱼如鳃鱼基本消失,喜流水鱼类如铜鱼,因建闸后湖水流动减缓,不适应栖息条件而消失。根据2002-2004 年调查,巢湖共发现鱼类54 种,比过去调查资料报道的94 种减少了40 种;鲤科鱼类等定居性湖泊鱼类产量的比例上升,而洄游性鱼类已经很少;鲚类、银鱼等小型鱼类为秋季的主要捕捞群体,占全年捕捞产量的80%左右,而鲌类、鲤、鲫等大型鱼类为冬季的主要捕捞群体,其产量不到20%。鱼类的捕捞群体呈现低龄化和个体小型化。影响巢湖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有江湖阻隔、水生植被变化、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不断增加的捕捞强度等。究其原因很多,而长期以来,缺少科学合理的监测和针对性保护措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开展巢湖鱼类资源与环境监测,旨在实时监测巢湖鱼类群落的总体变化趋势、主要优势种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更加注重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消长对其它物种的相关影响,以期真实反映巢湖鱼类群落的变化状况,适时做出客观分析和评价,通过积累基础数据,建立巢湖鱼类资源监测数据库,为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水工程建设项目生态补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捕捞强度控制和禁渔期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对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优势和生态环境,促进巢湖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工作由省渔政局总负责,成立具体监测技术小组,由安徽省水产研究所、巢湖渔业管理局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卢文轩副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监测技术小组通过对巢湖鱼类资源不间断的定点、定时、定捕捞方式等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处理,逐步构建巢湖渔业资源监测数据库,并按年度做出资源状况的分析和评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