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1月18日,2011年度太湖增殖放流活动在浓浓的冬意中正式拉开了序幕。按照计划,今年冬放将投放花白鲢鱼种50万千克。9月开捕后,成鱼平均可长到1.5~2千克,通过将鱼类捕捞出湖,从而把氮、磷等元素一并带出湖体,既能够增加渔民的经济收入,又能够有效降低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实现多赢的良好效果。
今年的放流工作与往年有所不同,一是科学调整了放鱼的时间。将时间提前到1月份实施冬放。根据鱼类的生长习性,冬季是鱼种放养的最好时节。因为这段时间气温、水温比较低,鱼的鳞片紧密,捕捞运输中不易弄伤鱼体,可提高成鱼成活率,同时又可使鱼提早适应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二是合理调配了花白鲢鱼种的放流比例。将比例严格控制在1:1,同时将集中放流点设在漫山、大浦、梅梁湖、长兴滩、南太湖等多个水域,既注重了放流的生态效益,又充分关注了广大渔民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