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的提案中,“蓝色经济”成为政协委员们讨论的重点。政协委员肖伟竑就提交了一份 “关于大力发展海钓产业创建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城市的建议”,长达一万多字,引人注目。
昨天上午,肖伟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钓产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文化体育、经济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业态。“当游客来到烟台时,不仅看蓬莱阁、观烟台山,还可以享受海上垂钓。今后,烟台将发展成为‘海钓城市’。” 肖伟竑说。
特色资源“钓住”游客
烟台旅游资源丰富,但游客往往只在烟台稍事停留就转到其他地方。在肖伟竑看来,海钓,则能让游客的脚步多在烟台停留一天。
“我市海岸线长达909公里,占全国的1/20多,渔业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海钓产业。”肖伟竑表示,我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素有“烟台游、威海吃、青岛住”一说。要想留住这些游客,还需要挖掘我市海洋旅游内涵资源。海钓产业则是挖掘海洋内涵资源不错的题材。他粗略算了一下,近海海钓每人直接消费200———300元左右;远海海钓每人直接消费可达2000元以上。同时,向上还可带动船艇的制造维修、船艇码头的设计建造、钓具钓饵的生产销售;向下可带来码头管理、餐饮娱乐、海鲜购物以及间接效应的海钓节庆赛事等。
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海钓与用网捕鱼相比,海钓的数量小,钓的鱼类大都是大鱼,海钓能够保持鱼类繁衍下去。” 肖伟竑说。
肖伟竑提出,烟台可以建立起以国有资源公益性为主和社会投资有偿开放为辅两种不同性质互为补充的海钓基地。结合我市海洋功能区划,根据岛礁海域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科学划定岛礁范围,在全市建立一定数量的能够承担国际国内比赛的海钓基地和海钓活动示范区。充分利用现有港口、码头、海岛、海岸、人工鱼礁的现成条件,与滨海、海岛旅游项目结合,兴建一些适合游客参与的海钓基地和日常钓点。
渔民变成“小老板”
海钓产业不仅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还可以解决渔民的就业问题。
肖伟竑说,烟台素有“10个女人一个钓过鱼”“三个男人一个会钓鱼”的海钓氛围,每个渔民都是开船、钓鱼的行家里手。“每个渔村都可以开展围绕海钓建立餐饮、销售和服务。” 肖伟竑说,“渔民可以自己开海钓公司,当起小老板。”
他表示,建议相关部门鼓励各种力量投资海钓业,建设为游客提供海钓船只的船队或公司,为游客提供海钓指导和相关服务;把海钓活动纳入旅游线路之中,与景区观光旅游相融合,丰富旅游内容,提升休闲层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切实把海钓产业打造成具有烟台特色的品牌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