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大连依海,“海味”成为城市特质的一部分,成为一直贯穿市民餐桌的城市食文化的代表。从餐桌向前追溯,大连市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海味”,而且这股“海味”挺浓郁。日前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十一五”期间,大连市渔业产值由153亿元增加到267亿元,增长75%,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6%,大连市农业总产值接近一半有“海味”。
渔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是拉动大连市渔业产值不断攀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十一五”期间大连市水产品产量由220万吨增加到230万吨,增长4.5%,用渔业产值与其比较,渔业产值增速是产量增速的16.7倍。抛开CPI拉动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增速之差仍然巨大。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渔业受资源限制较为明显。因此,面对有限的资源种,大连市也在稳定增加渔业产量的基础上,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调整提升渔业一产、做强做精渔业二产、加快发展渔业三产,不断提升渔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以转型的“步调”推动渔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产品结构转型,让水产品更“值钱”。在大连市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产品结构调整转型是关键词之一。几年来,大连市大力发展优势水产品增养殖,扩大海参、鲍鱼、虾夷扇贝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海水养殖主导品种的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渔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通俗地说,就是生产更“值钱”的水产品,增加水产品带来的利润。其中,海参是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的“领衔主演”。5年前,海参尽管已在大连市市场上非常风光,但从全国市场范围来看仍然是一个区域性产品——大连市及东北三省其他部分城市外的消费者对海参还很陌生,“名气”甚至还不足以与曾经闻名全国的大连烤鱼片比肩。通过5年发展,大连海参以带有传奇色彩的方式迅速走向全国市场,从区域性产品升级为全国“明星”水产品。根据市海参商会的统计,5年来该商会会员企业全国销售网点由350多个发展到2800多个,除青海和西藏外,销售网络铺向了全国各地。在大连市更是形成了“大商”、“友谊商城”和“万达华府”——“两店一街”品牌扎堆的特色商圈,这对于单一品种的水产品来说十分鲜见。大连海参行业的快速崛起也让其成为拉动大连市渔业产值的主力,目前产值已达100亿元左右。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参在全国市场上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向产业化转型是另一个关键词。大连市积极提高渔业产业化程度,推动向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渔业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建设了13个渔业专业乡,规划建设了8个现代化渔业园区,龙王塘、皮口、黑岛3大渔业园区荣获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称号;重点培育了4大类30个龙头企业。獐子岛渔业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成为大连市乃至全国的标志性渔业企业。去年,獐子岛渔业“收获”了高速增长,收入迈入20亿元平台,利润4亿多元,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50%和超过100%。随着该企业保持高速发展,以及不断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越来越多的渔民直接或者间接地成为了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受益者,以该企业的1000户渔业组合成员为例,去年通过向獐子岛渔业提供苗种和产品,直接增收超过4亿元。此外,该企业去年还新增虾夷扇贝底播面积120万亩,继续扩大海洋牧场规模,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从大连市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中也可以发现渔业产业化带来的“活力”。“十一五”大连市水产品进出口额由13亿美元增加到22亿美元,增长69%。其中,大连市进料加工所占的比重在增加,而来料加工的比重在持续减少,这也是大连市目前水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业内人士分析说,大连市渔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越来越多的渔业进出口企业提升加工能力和品牌意识,许多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只扮演加工“车间”的角色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是更注重用自己的品牌加工自己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连市水产品加工贸易转型步伐加快,同时也让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留下了更多的利润,为扩大渔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