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10年,全市鲜参产量达3.24万吨,实现产值近60亿元。图为去年11月威海市一家水产公司的员工正在收获海参。(资料片)
2009年,市海参总产量达2.94万吨,占全国的30%、全省的50%;2010年,全市鲜参产量达3.24万吨,实现产值近60亿元。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威海都无愧为“海参大市”。但是,“威海刺参”市场声誉、品牌影响远不如人,大部分海参高端市场被獐子岛、棒棰岛等大连品牌占领,同样的产品,“威海刺参”价格比辽参低30%左右。
“威海刺参”该怎样擦亮品牌?去年11月10日召开的全市海参产业发展现场观摩会,以及同时出台的促进海参产业发展意见,明确表明了威海的志向———在全国市场打响“威海刺参”品牌,提高“威海刺参”的知名度和整体品牌价值!
刺参质优量大 品牌传播不广
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鲁小兵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件事:他在济南某饭店吃饭,问服务员饭店的海参是什么参,服务员说是辽参。他问这种辽参的产地是哪里,“荣成!”服务员脱口而出。
这一尴尬背后隐藏着威海海参产业发展的无奈现状:品牌发展滞后与低下,市场呈现低层次竞争态势。
“根本原因是品牌的保护与推介晚了一步。”采访中,诸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大连在拓展海参品牌影响力方面不断出招,除了在地理标志保护、原产地证明、刺参原种场建设等方面大做文章外,还定期举办海参文化节,力促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海参分会的成立……这些行动将“大连海参”这面招牌越擦越亮。大连的獐子岛则创造了一个“北纬39度海洋牧场”的概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棒棰岛的“纯真棒棰岛、辽参零坐标”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作为渔业大市的威海,品牌意识远不及大连,由于品牌不响,威海海参的产量虽大,单品产值却不及大连。
此外,“群龙无首”、“群山无峰”,也是威海海参品牌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目前,全市4000多家经营单位,海参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只有好当家集团一家,而大连海参上市企业2家,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5家,过千万元的11家。
目前,海参不愁销,不少企业没有危机意识,也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其实正是威海海参产业潜在的危机。
整合三块牌子 树立统一形象
据介绍,目前,威海海参有三块牌子,一个是市海参产业协会注册的“威海刺参”地理标志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另一个是农业部门申请的“威海野生刺参”农产品地理标志,再一个是质监部门申请的“威海海参”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原产地标志多,一方面说明我市海参得到国家各相关部门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把我市海参的特色给掩盖了、把形象分割了、把市场搞乱了,消费者很难搞清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威海刺参’。因此,突出打造一个牌子,统一口径、统一对外,提高‘威海刺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迫在眉睫。”唐传勤等众多业内人士普遍建议,我市刺参产品应集中力量配置一个品牌。“威海刺参”已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并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权,能够体现我市刺参产品的特色和品质,也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应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使用。为防止官方标志使用、管理混乱,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规定,将全市已获得的三个刺参官方标志集中到一个单位统一管理。各有关管理部门负责对标志的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
品牌代表着统一的养殖标准和加工标准化,代表着产业的科技层次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其对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应由政府、主管和监管部门、协会、企业共同努力,把品牌建设与龙头企业培植结合起来,与市场整顿结合起来,与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结合起来,避免海参市场的混乱无序状况,加大媒体推介、联合展销力度,树立、推广、维护“威海刺参”形象,共同做好“威海刺参”这篇大文章。
借力公共营销 叫响“威海刺参”
近年来,“威海刺参”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上涨,知名度不断提升,与诸多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创建品牌、提升品牌有着密切的联系。
2009年12月20日,好当家首家海参旗舰店在青岛开业,目前其在全国的专卖店已发展到200多个。这个1998年才诞生的品牌,以规模实力、优秀人才、品牌影响力、完整的产业链条,气势凌厉地在全国终端市场快速布局。
双举海参专卖店总经理李双举,从一开始就重视品牌打造及推广,短短7年时间,双举海参专卖店就创造了从一个40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今天全国40余家加盟店、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奇迹。
在这些品牌企业的引领下,“威海刺参”在全国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业内人士认为,“威海刺参”未来要在全国开辟更大的市场,对文化营销的深入挖掘至关重要。大连海参文化节最大的特点是,把“吃海参”作为一种海文化来对待和推广,每届都根据不同形势确定不同的主题,根据不同的主题邀请相应的协办单位、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
此外,缺乏大市场、大流通也是阻碍“威海刺参”品牌推介的薄弱环节。大连在市场开拓方面想了不少办法,继2010年初在沈阳建立海参城后,同年4月,大连11家海参品牌企业正式签约组建北京大连海参城,联手打造大连海参在北京的统一销售网络,海参城专门销售来自大连的辽参,并在外包装上标注统一的行业标准标志。
“要做好‘威海刺参’产业化运营,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全面提升营销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集中优势兵力,由政府统一号召,各企业联合行动,方能使‘威海刺参’真正走向全国市场。”山大威海分校商学院教授刘永仁表示。
威海提出打造“威海刺参”品牌,其实为“威海刺参”产业竞争力划定了一个竞争的坐标,这不是一个企业的资源,而是“威海刺参”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从这一点上说,威海是在为“威海刺参”作“公共营销”。借力这一“公共营销”平台,经过持续不懈的推介,“威海刺参”的品牌效益将日益显现,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不断提升,而“威海刺参”也必将成为威海靓丽的城市新名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