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为让市民吃得安全,让渔民获得实惠,我市水产养殖业已基本实现养殖模式生态化,养殖设施标准化。这是记者昨天从全市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现场会上获得的信息。养殖布局日趋合理优势品种发展加快。
经过多年的发展调整,我市水产养殖业初步形成浅海网箱养殖、滩涂低坝高网及蓄水养贝、浅海牡蛎养殖、浅海藻类养殖、滩涂贝苗培育、淡水池塘综合养殖和标准化海水池塘综合养殖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养殖布局。同时,各地积极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建设,培育了大黄鱼、南美白对虾、青蟹等一大批优势主导产品和特色渔业。
目前,我市主要的养殖品种已从过去的几种增加到40多个,水产养殖改变了以淡水鱼类、海水贝藻类为主的局面,形成以鱼、虾、蟹、贝、藻多样化发展格局。此外,我市观赏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水产养殖新的增长点。养殖方式日趋多样科技含量得到提升。
近几年,我市不断探索健康养殖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虾贝混养、鱼虾贝立体养殖和多茬养殖的新路子,先后成功推广了虾塘立体综合养殖、低坝高网养殖、全封闭内循环养殖和浅海筏式养蛎等技术。
随着渔业科技含量不断得到提升,我市在种苗繁育、病害防治、引种养成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黄鱼、青蟹、鲈鱼、乌贼、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10多个品种的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养殖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传统落后的养殖基础设施已成为阻碍实现渔业增效增收的瓶颈。为此,我市于今年年初确定了池塘标准化建设示范点,第一批池塘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共19个,建设规模7350余亩。通过半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建设,目前已有16个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小组的竣工验收。同时,在市级池塘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带动下,辐射带动各地池塘改造总面积达17000余亩。通过池塘标准化建设,大大增强了池塘抵御洪涝、台风等灾害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行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水产养殖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全市通过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基地55个、无公害产品认证21个、有机产品认证近10个。
相关新闻
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出现转变
昨前两天,全市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现场会在余姚召开。副市长陈炳水出席会议并就今后如何稳步推进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做大做强水产业这篇大文章作了具体部署。
据介绍,我市自去年9月在北仑召开第一次水产养殖标准化现场会后,各地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逐步出现转变,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余姚起步早、起点高、高投入、高回报,并举办了牟山湖大闸蟹休闲节、明凤甲鱼文化节,迅速形成了品牌效应;宁海机制活,通过水域滩涂经营权流转,已新组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5家,水产养殖专业协会2家,规模流转面积达1.7万余亩;象山是养殖面积大县,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25万亩,其中海淡水池塘养殖面积10万亩,虽然池塘标准化改造起步晚,但推进速度十分迅速;鄞州大力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全区共有垂钓休闲园3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达15万至20万人次,产值达1500万至2000万元;慈溪水产养殖生产、用药记录规范,全面推进了健康养殖模式。
又讯昨天上午,9家市级池塘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获授牌表彰。
南方渔网编辑: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