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威海在海参的生产、工艺、销售等方面,已在全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从市海参产业在全国应有的市场占有率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认为,要使威海海参产业保持竞争优势,持续健康发展,占领国内海参市场的高端领地,实现我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海参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的目标,需要在如下四个方面更加“给力”才行。
第一,要做大做强海参产业,必须把集中品牌优势,突出品牌意识,放在首要位置。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树立品牌其实就是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消费方面来看,人们的品牌意识正在不断加强,所以从企业端来看,建设自主品牌的意识亟待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突出品牌优势,需要视野开阔,观念更新,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还要展开海外营销策略。平时,也要善于借助媒体提高威海海参的资源和品牌优势。
集中品牌优势发展威海市的海参产业,也与《意见》中的相关内容一致,即要求企业加强品牌资源整合,鼓励品牌企业通过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品牌的集中度和认知度。并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投放广告、举办展会、集中促销等方式进行推介,增强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牌子不响,就没有市场。
第二,要整合海参产业,扩大规模,形成集团和规模优势。威海海参业虽说企业数量不少,但多年来各自为战,呈零散状,难以形成合力。根据《意见》,到2015年我市海参养殖面积将突破100万亩,鲜参产量要突破6万吨,海参产业链产值将达到200亿元,这为我市海参产业的整合吹响了“集结号”。这么大规模的海参养殖,如不整合产业,形成规模化生产,是无法顺利实现规划目标的。
市刺参营养价值非常高,但市场上海参制品的价格差距很大,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因此,多方面整合海参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和行业标准,是我市能否最终使威海海参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全面实现全国市场占有率突破的重要保证。
第三,营销策略需要深化。威海海参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但大部分产品在本地销售,真正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并不多。
所以,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威海海参,与其他海参相比,我们的优势究竟在哪里,一定要动用营销手段。据悉,威海市不少海参养殖企业忽视对市场的开发和品牌的培育。我们威海的海参品质好规模大,也不乏龙头企业,但全国大部分海参高端市场被獐子岛、棒棰岛、海晏堂等大连品牌占领。同样的产品,威海海参价格比“辽参”低30%以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海参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消费群体已从沿海迅速扩散到北京、西安、武汉等内陆地区。我国海参产量6年增长1倍,仍供不应求,尤其是我国“北参南移”和省“东参西养”战略实施后,如今不仅省内的东营、滨州等地的海参养殖后劲十足,而且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也开始把海参养殖作为渔业新的增长点。在这激烈竞争的局面下,更应促使决策者拿出更加科学的营销手段,使我们的品牌优势得以彰显。
这次举办的“威海首届海参养生文化节”,就是产业营销的大手笔,希望这样的活动还能扩大范围,受众面可考虑再大一些,下届不妨定位于全国范围。
第四,增强服务意识,培养“海参文化”氛围也是我市海参产业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不仅要求普通员工参与,也应鼓励高管们参加。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从而降低决策风险和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例如,如果高管们能拿出使海参生产和经营成本降低的好办法,考虑到消费者购买海参是否方便,后续服务是否跟上等等,那么,更多把威海海参消费当成常态的消费者就会增多,这对我市海参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带来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
培养“海参文化”氛围更是有效手段之一。文化具有更耐久的竞争力。因此,要逐渐形成威海的“海参文化”氛围并加以传播和传承,慢慢就会在海参消费者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品牌文化,如此,威海海参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就会形成,并逐渐发挥长久的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