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今年,四鳃鲈有望真正意义上回归松江故里。”昨日,复旦大学松江鲈项目组负责人王金秋教授告诉记者,项目组目前已做好四鳃鲈野生放养所需的繁育工作,并已初步勘定辰山植物园内的河道符合该鱼的野外生存、生长条件。
据介绍,松江四鳃鲈十分“娇气”,既要吃得好,也要“住”得好,对饵料和水质的栖息环境要求特别高,它们的生长期在淡水环境,繁育期却在咸水环境。王金秋表示,一般会在每年的5月,让四鳃鲈的幼苗游入二类水以上的淡水环境中,七八个月后该鱼即可从3厘米长到12厘米以上,体重也会蹿到“胖嘟嘟”的50克左右,达到食用规格。
有关水产专家表示,一旦四鳃鲈在松江野生放养成功,将产生多重积极意义。文化意义上,四鳃鲈若能在松江的河道里自然生长,也就意味着“江南第一名鱼”真正意义上“游”出实验室,回归故里,具有悠久历史的四鳃鲈文化得到了传承和恢复。生态意义上,这也将是我国河道生态修复领域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对于保护其他濒危鱼类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经济意义上,它将有利于探索、建立一套生态养殖的新模式,其不菲的身价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广大养殖户增收、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不过,王金秋也坦言,四鳃鲈野生放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她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强对内陆河道的环境整治,以便扩大四鳃鲈的放养面积和规模。
据悉,四鳃鲈实业公司已着手在松江区筹建一个占地280亩的四鳃鲈原种、良种培育基地,进行鱼苗、鱼种的规模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