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资源,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党委政府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致力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促使水产养殖业成为全镇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近日,作为国家淡水产品生产基地的水阳镇,又添一张金名片,荣幸地摘取了全国独此一家的“中国幼蟹之乡”誉冠。
从养鱼到养蟹
1986年《渔业法》出台后,水阳人快速反应,采取“水跟田走”的方式,每人出10块钱,承包水塘养鱼,年底每人分得15公斤鱼。1988年,水阳镇政府向当地农民传送了“一只蟹一担稻”的水产养殖信息。中联村中垾组农民张允顺先人一步,承包水面30亩,实施鱼蟹混养。一年下来,他就用养殖收入盖起了新楼房。不少农民心动了,纷纷开始行动。第二年,惠丰村前叶组农民李其春一下子承包110亩水面,当年实现产值30万元,利润达10万元。
水阳镇党委政府及时确立“发展水产养殖,主攻幼蟹培育”的新思路,引导养殖户积极投身“毛仔(大眼幼体)繁殖—蟹苗(幼蟹)培育—成蟹养殖—面向市场销售”及鱼虾蟹鳖混养精养一条龙生产经营。
从粗养到精养
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工程,水阳镇积极推进“科技兴渔”和“科技入户”工程。该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请来市区两级水产部门专家教授实地指导,选送养殖能手到上海水产大学等地参加培训学习。2003年,水阳镇全面采用“亲本选控,沿海育苗,内地育幼,二级培育,种草投螺,生物防病”为技术特征的幼蟹培育技术,被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内省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到2006年,全镇仅幼蟹培育一项人均增收750元。
从“散打”到“抱团”
2007年8月,当地幼蟹培育大户袁长荣领办的宣城市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浮出水面”。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水阳镇建成了6万亩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和2万亩蟹苗培育基地,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有一批水产专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跻身“市级队”和“省级队”。从“散兵作战”到“抱团取暖”,水阳镇水产品依靠强有力的产业组织,迅速进入了水产大市场的“快车道”。
从无名到知名
2003年,水阳镇申请注册的“水阳江”牌蟹苗商标获批,有了首个幼蟹“总代言人”。运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式,水阳镇鼓励和扶持水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各显神通,提升品质,创建品牌。金钱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相继注册了“南漪湖”、“金钱湖”等一系列当家商标品牌,形成“品质立品牌、品牌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养殖户”的良性发展格局。
如今,“南漪湖”牌大闸蟹等主打水产品牌,“游”进了上海等大都市,“爬”上了北京等地市民的餐桌,“漂”到了东南亚地区。2010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10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6.5万亩,幼蟹养殖面积3.5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1.8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