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五年前,这里是人见人怕的血吸虫病重灾区;五年后,这里是享誉全国的“黄鳝之乡”。谈到“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变化,进贤县三里乡的农民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三里乡紧靠鄱阳湖,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记者在三里乡罗家村采访时,不少村民回忆起五年前,都是这样描述的:守着一湖清水,却只能以打渔,贩卖湖鲜为生;村民收入普遍不高,生活有时还有点困难;全村300多户人家,三层以上的房子都看不到几栋。
2005年,三里乡定为全国血防试点乡,国家花大力气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以机代牛、封洲禁牧,对渔民进行补贴,鼓励大家转产。而如何转产,成了摆在村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时,早在2001年就尝试人工网箱养鳝的村民罗仁民出了个主意:能不能让全村村民集体参加到人工网箱养鳝中来。这个主意很快得到了村民的响应,因为罗仁民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全村率先盖起了新房。
看到村民的积极性高涨,罗仁民就把自己学到的养鳝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特别是2005年乡政府又出台了鼓励政策,给所有养殖户每箱发放20元的财政补贴,鼓励大家利用三里水面多、天然饵料充足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种水产业养殖,网箱养鳝产业这才真正兴起来。
从3户到6户,到30户,发展到今天,罗家村已有200多户靠这个产业富起来了,现在家家都盖起了三层楼以上的新房子。2007年,罗仁民带领附近百户村民,承包了600余亩水域,注册了进贤县三里乡鄱湖益民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齐心协力做大做强这个产业。2009年全社网箱养鳝规模达3万箱,销售收入3610万元,净利润1215万元。2009年罗家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被评为省级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村。
2005年昌万公路通车,也大大加快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原来三里乡到南昌要三四个小时,现在通过昌万公路,路程不到1个小时。每年10月份开始,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老板都守在乡里调运黄鳝,繁忙的时候,一天就能销掉6万斤。现在三里乡的网箱总量达到了15万箱,产值3个亿,这在全国乡镇一级,是最大的。
三里乡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今进贤县、余干县、南昌县等3个周边县10多个乡镇的网箱养殖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了。
罗仁民对记者说,五年的变化太大了,真的很高兴,网箱养鳝产业的发展,让我“谈水色变”的家乡成了富裕的“黄鳝之乡”。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