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三面环海,湛江因海而生,因海而旺,因海而富。
湛江拥有大海,湛江人勇闯大海,湛江人闯出了一个个非凡的“全国第一”:湛江对虾养殖面积全国第一、湛江对虾种苗产量全国第一、湛江对虾产量全国第一、湛江对虾加工规模全国第一、湛江对虾出口量全国第一、湛江对虾饲料产量全国第一、湛江市被授予“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称号,湛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虾专业交易市场和全国对虾的流通加工中心……
大海给湛江带来了财富,湛江人把大海变银海,湛江每年海洋渔业的产值超过200亿……
让浅海滩涂成为“黄金海岸”
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滩,这是一片片方格状的虾塘,这是徐闻县下洋镇对虾养殖基地,中国的第一个高位池养虾就诞生在这里。
上个世纪90年代,在湛江海洋大学任教的黄熙可带领一个团队,来到徐闻县下洋镇南门沟村海边,破天荒地开发高位池养虾,经过一年的尝试,获得了成功,随后,湛江的高位池养虾在全市推广,这项技术接着在全国沿海地区被广大虾农广泛采用。
湛江浅海滩涂733.5万亩,目前全市对虾养殖面积44.8万亩,对虾育苗场400多家,对虾养殖场15700多个。如今,走进湛江沿海,从吴川的东海岸到廉江的西海岸,随处可见一片片的虾塘,一个个对虾养殖场。这一口口虾塘成为渔民的钱柜,湛江沿海成了湛江人的“黄金海岸”。
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罗辉说:“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 积达到138.5万亩,其中对虾是特色拳头品种,年产对虾达到20万吨,占我省对虾产量的一半,湛江对虾产业已经形成种苗、养殖、流通、加工、出口一条完善的产业链,湛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虾产业基地,成为湛江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成为湛江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湛江人致富的眼光从海滩伸向大海,2010年6月,全省首个深水网箱产业园区落户湛江特呈岛。
广东恒兴集团承担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计划用3年的时间,在特呈岛和北部湾西部海域规划8000亩深水网箱专用区域,投放深水抗风浪网箱250组,带动3500名渔民入区从事深水网箱养殖,带动周边渔民群众共同致富。
这个产业园将建成为深水网箱制作生产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优质种苗培育基地、无公害饲料生产基地、水产品深加工基地,并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和病害防治体系,达到年产高密度聚乙烯深水网箱1000套的规模。开展军曹鱼、石斑鱼和卵形鲳鲹的无公害养殖。每年预计培育石斑鱼鱼苗500万尾以上,卵形鲳鲹鱼苗5000万尾以上,军曹鱼苗100万尾以上。
罗辉说:“到2015年,全市建立特呈岛、流沙、乌石三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五个养殖园区,其中特呈岛、流沙基地各含2个园区,乌石含1个园区,共安装深水网箱250组,面积16万平方米。以这些园区建设示范推广,促进我市深水养殖业产业的发展。”
珍珠近年来是一个让人困惑的产业,特别是经过2007年的那场水灾后,湛江的珍珠遭到重创。然而,湛江人振兴南珠的信心没有被淹没。今年6月,广东省振兴南珠产业研讨会在我市隆重召开,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探讨,为振兴南珠产业出谋划策。
“振兴南珠,提升南珠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加快南珠产业转型升级,力争用5年时间重塑我省南珠品牌。”这是湛江人共同的声音。
南珠振兴工程首先在徐闻实施,广东岸华集团被农业部批准为首个国家级珍珠种苗良种场,这个国家级珍珠种苗良种场就建在徐闻。
这里是徐闻县西连镇大井村海湾,这里有一片1000多亩的“池塘育珠”珍珠养殖场。过去,人们把珍珠贝插入珠核后投进大海放养,由于大海风浪大,珍珠吐核多,珍珠成活率低。土生土长的广东岸华集团董事长谢永新首创了“池塘育珠”。
徐闻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舜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他说:“珍珠贝插入珠核后就像动了手术的人一样,投进养殖环境越好的池塘,恢复越快,成活率越高。池塘育珠由于池塘风平浪静,珍珠不但成活率高,而且珠质好……”
其实谢永新的“池塘育珠”不仅仅是养珠,它是个立体养殖:水体上层吊养珍珠,水体中层养鱼虾,水体底层养海参。陈舜说:“这样一口池塘相当于三口池塘使用,一口塘同时可以有三项收入,这是传统型养殖向集约型养殖的一次飞跃,它将是今后海水养殖的重要模式。”
记者翻阅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看到,我市将科学规划珍珠养殖区,合理调整珍珠养殖布局,规范养殖行为,提高珍珠质量,抓好珍珠贝良种场建设,在徐闻、雷州建设1个国家级珍珠贝良种场、2个省级良种场。争取到2015年,全市珍珠养殖面积由现在的4万多亩,恢复到10万亩,创立3-5个国家级“南珠”名牌产品……
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罗辉说:“今后湛江将发展生态型、科技型、健康型水产养殖业,发展特色品种养殖,推广水产无公害养殖模式,实现水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让湛江鱼虾“游”向全球
有人说:“外国人的餐桌上,每7条虾中就有一条是来自湛江的。”
这话不假,目前中国的海南、广西、福建等地的对虾都集中在湛江交易,然后销往全国,湛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对虾聚散地。
记者走进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看到这里对虾交易档位林林总总,一间接着一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虾商在这里忙碌地交易,各地不同牌号的大货车将对虾运达这里交易,又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在这个市场里经营对虾的一位霞山老板说:“这里旺季每天销往全国各地的对虾至少上百车,有时对虾交易通宵达旦。”
为了让湛江的对虾“游”得更远,湛江人大力发展对虾加工,让新鲜的对虾躺在集装箱里“游”向全球。
这里是麻章开发区,这里有23家对虾加工企业,50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比比皆是,其中有18家上规模的出口创汇企业,麻章成为目前全国重要的对虾加工基地。麻章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坚说:“麻章的对虾加工企业从几年前的4家迅速增加到20多家,现在有不少对虾加工厂在不断扩大加工规模,麻章还将在湖光镇建设水产品加工工业园区,把对虾加工做大做强。”
湛江拥有世界一流的水产加工厂。目前,湛江形成开发区、麻章、霞山、徐闻多个水产加工企业集群,湛江水产加工企业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湛江拥有对虾加工企业258家,其中出口企业4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全市年对虾加工能力48.9万吨,对虾加工出口产值50亿元。全市取得出口卫生注册水产企业43家,其中取得欧盟认证10家,美国认证35家,俄罗斯认证15家,还有一批被韩国、日本,是广东省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最多的地区。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岸华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水产加工企业被列入罗非鱼、对虾、珍珠深加工生产项目省、市50强培育项目,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五年出口超亿元,居全省水产加工出口额第一位。
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罗辉说:“我们将发展现代水产加工流通业,以湛江经济开发区水产加工业示范基地为带动,发展麻章区水产加工业园区和霞山区水产加工业园区;实施”名牌“战略,推动水产加工业升级;以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湛江南方水产交易中心为带动,依托渔港等有利条件,建设辐射各县(市、区)水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力争把湛江打造成为环北部湾最大的水产加工出口基地,建设成东南亚最大的水产品批发中心。”
增殖放流
让湛江渔港成为渔民致富的港湾
打开湛江的地图,你会发现,在海岸线上一个个渔港星罗棋布,它就像在雷州半岛上的一颗颗明珠。
湛江市是广东省海洋渔业大市,海岸线长达1243公里,占全省岸线的三分之一以上,适宜建设港口的港湾有100多处。目前,湛江市有200艘以上渔船聚集的渔港(渔业港湾)近100处,经农业部批准并公布的渔港(渔业港区)有32个,其中硇洲、乌石2个国家级中心渔港,霞山、企水、龙头沙、草潭、通明等5个国家一级渔港,其余为省二、三级渔港。全市32个渔港中,大部分建设有渔用航标和配置相关消防器设施。
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罗辉说:“近年我们加快渔港建设步伐,我市渔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而且现代渔港经济区逐步形成,渔区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渔民安居乐业,渔港成了渔船的安身之地。那年”黑格比“强台风袭击湛江,停泊在特呈岛渔港避风塘的渔船没有一艘受损。”
这是坡头区三合窝渔港。记者在港口采访时,正值渔民捕鱼归来,几十艘大大小小的渔船停满了渔港码头。记者看到,有的渔民正忙着给渔船加冰加水加油,有些渔民正在和鱼商进行鱼货交易,渔港一片繁荣景象。
企水渔港过去“渔货装卸需人扛肩挑、后勤补给靠小艇接驳、渔船避风要四处奔波”,随着码头、防波堤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渔船不但可以直接靠泊码头装卸渔货和补充后勤物资,大大提高了渔业生产率,而且渔船还就地在有防波堤掩护的港池内避风和停泊,渔港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随着渔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渔区形成了以渔港为依托,捕捞、加工、市场、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链,一些水海产品加工企业纷纷在渔港建设加工厂,如乌石渔港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的北部湾水产品加工厂。
湛江市还有一批渔港正在加紧建设中:硇洲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乌石中心渔港已完成总工程量约80%;廉江市龙头沙一级渔港项目已获农业部批复立项并编制完成通过初审;遂溪县草潭一级渔港改造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初审上报农业部。罗辉说:“除了重视建设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我市还抓紧省二、三类渔港项目申报工作,目前上报了三合窝和企水2个省二类渔港项目,海安、和安、三吉、博茂、大王庙等5个省三类渔港项目。”
在正在改造扩建的遂溪草潭渔港,记者看到一艘艘渔船正开机起航,驶向茫茫的大海……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