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年年有余(鱼),鱼现在已成为老百姓的家常菜,特别是在过年,家家户户都必备的一种菜式;以往动辄数百元一公斤的甲鱼,而今也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人湖南师大的刘筠院士。
刘筠被业界称为“鱼圣”、“鱼院士”。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写就一段水域传奇:实现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华鳖人工繁殖、多倍体鱼(湘云鲤、湘云鲫)人工繁殖。“我们家过年一定吃的一道菜,那就是湘云鲫、湘云鲤,家里来客人了,还经常用来招待客人。”刘筠笑着介绍。
已经82岁的刘老精神依旧抖擞,2010年12月22日记者见到刘老时,他正在研究室的办公桌上翻阅着资料,由于年纪大了,所以他身边常备一个放大镜。
谈到新年愿望,刘筠院士三句话不离民生。他说:“鱼类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渔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渔民喜欢养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鱼,而老百姓也更青睐那些体型美观、口感美味的鱼。”
搞了一辈子科研的鱼院士表示,还在继续从事鱼类多倍体品种的培养,争取培育出更多好养、好吃的鱼。
科学研究从来就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得出成果的,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刘筠领衔的科研团队推出了新品种“湘云鲫二号”,与其他鱼类相比,湘云鲫二号无论是生长速度、抗病毒能力还是营养价值,都要更胜一筹。
“新的一年我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湘云鲫二号能在我们湖南本土得到更大的推广。”作为鱼类研究专家,刘筠总是记挂着湖南渔业的发展。眼下“湘云鲫二号”正不断推广,在四川、重庆、湖北、安徽以及江浙一带,湘云鲫二号的养殖已经非常成熟,倒是湖南本土的养殖让刘筠放不下心。除了在长沙、望城、湘潭、湘阴等地有养殖场外,湘云鲫二号在湖南其他地方都没有发展起步。
除了醉心科研,刘筠还很关心自己的弟子。湖南师范大学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室一共有49位研究生, 他非常实在地说:“学生是弱势群体,眼下物价上涨得厉害,我希望孩子们不要一味节省,要保重身体,新年里,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科研。”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