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时值寒冬,很多生活在海底的海珍品都变得懒洋洋的——它们开始找舒服的地方要去“猫冬”了。记者日前从长海县了解到,为给海参、鲍鱼等海珍品打造舒适的“安乐窝”,该县近5年来不断加强深海开发力度,深水海域开发面积已达320万亩。该县还通过海底改造等工作,实施沉船、人工造礁、投土石方、下沉浮筏等工程,为众多海珍品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提升了海域质量。
数年前,长海县海水增养殖大多以海面浮筏养殖为主,但随着开发力度加大,其海域出现海水质量下降、苗种退化、病害频发现象。2006年,长海县在全国县级地区中首次开展海域养殖容量与增养殖潜力调查,投入资金550万元,取得了浮筏养殖现状和初级生产力,增养殖海域营养物质和交换能力,增养殖海域水深、底质类型和生物资源,虾夷扇贝浮筏养殖容量和底播增殖潜力等多项调查成果,并建成“数字海洋”信息系统。与此同时,长海县的海水增养殖产业也开始向深海挺进,以海参、鲍鱼、虾夷扇贝等为主的海珍品底播产业开始迅猛发展。
据介绍,通过沉船、造礁、投放土石方、下沉浮筏等工作,可以人工形成一种类礁石海底的状态,人工形成的孔洞仿佛一个个“健身中心”,适宜海参、鲍鱼、鱼类等海珍品附着、藏身、运动。各类礁石自然生长了许多苔类植物,恰似一个个“自助餐厅”,可为各种鱼类和水产物种供给食物、提供养料。
长海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县把不断扩大深海开发力度,包括海底改造等工作,作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目前该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已申报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8个,计划争取资金近3亿元,其中投资6000万元的海洋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已被国家纳入计划,有望年内实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