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多年来,首次在厦门海域观测到30余头中华白海豚结伴而行。”这一观测数据让厦门海洋珍稀物种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炳煜兴奋不已。
“从这几年我们的观测数据来看,中华白海豚在厦门海域是稳中略有回升的迹象,出现的群体是比较大的,其中 老中青 的结构也比较合理。”陈炳煜说,“而这样的奇观曾经在厦门也出现过。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海洋开始开发利用,海豚越来越少,令人心疼。”
中华白海豚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哺乳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之一。厦门和香港的珠江口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
“中华白海豚的数量是判断海洋生态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海豚的成长需要丰富的鱼虾,胃中食物的重量可达7千克以上,而且对水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只有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恢复,海豚数量才会逐步回升。”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周鲁闽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滨城市厦门提出 “打造一个适合豚居的环境,也是一个适合人居的环境。”
厦门拥有海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海岸线234公里,海洋生物近2000种。“海已经成为城市中的内水,海与城市密不可分,海洋生态就是代表了整个厦门的生态环境。”周鲁闽说。
然而,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厦门大规模围填海使得厦门海域面积从上世纪50年代的430平方公里减少到了390平凡公里。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污染物排放入海,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厦门市于1994起在中国率先提出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摸索出一条“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技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
1994年,厦门首次出台《厦门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厦门市海域环境保护规定》、《厦门市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等十多部涉海法规,这在中国尚属首次。
厦门市在总结以往海洋治理“单兵作战”弊端的基础上,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实现海陆一体化管理,同时联合厦门海域的上下游漳州市和泉州市开展联合执法,解决跨行政区的海洋管理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厦门海洋生态逐步恢复。“在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厦门为中国乃至东亚海地区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经验。”东亚海洋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主任拉斐尔·罗提拉教授对此高度评价。
“现在的筼筜湖里鱼虾成群,一群群白鹭栖息岸边觅食,蚊子比过去少了很多。”市民陈英民说,厦门重现“鱼虾嬉戏、白鹭云集”的“鹭岛”美景。
三十年前在厦门逐渐消失的红树林也开始逐步恢复。近年来,厦门为了改造滩涂环境,已在各适宜地点种植红树林400多亩。“海域的自然生态链条逐步恢复,也为白海豚等濒危物种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陈炳煜说。
如今,在厦门蔚蓝的海面上,游人时常可以看到海豚翻腾跳跃、追逐嬉戏的场景。“近几年的观测数据表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稳定并有所回升”。周鲁闽说,“厦门正在规划发展观豚产业,也是展示厦门优质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