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龙马潭区双加镇水产养殖生态园,这里水产养殖集中连片,鱼池一口挨着一口,越野车在园区奔驰了六七分钟,仍然能够看到鱼池。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鱼池标识牌,像风景区的标识牌,富有文化气息。
这就是双加镇新渔村,是泸州市渔业最发达村,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
新渔村初具规模
去年,双加镇在所属伙铺村、大冲头村和双加社区部分区域,打造水产养殖生态园,即双加镇“新渔村”。
为了打造生产条件优越、人居环境优美的水产养殖立体发展园区,双加镇抽派相关人员成立工作组,先后到成都、眉山等地参观考察,编制规划,并邀请市、区领导、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形成了《双加镇水产生态养殖园区规划方案》。
根据规划,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投资3000万元,建成长5公里、成片面积达5000亩的集水产生态养殖和休闲观光旅游一体的水产生态养殖园区,打造一个“田间养鱼种稻、山上种菜栽果、湖滨垂钓休闲”立体式发展的新渔村,全面实现水产养殖基地的换代升级。
届时,园区农业生产总值达到将4500万元,其中渔业生产总值占54%。并依托水产业的发展,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丘区庭院风貌特色农家,以优美人居环境展示生态特色文明新农村。
今年年初,水产生态养殖园区又被列入龙马潭区新农村龙溪河示范片建设规划区域。目前该园区已经新增养鱼面积563亩,新增特色泥鳅繁育养殖基地200亩,名优品种产量预计达到493吨;宽4米、长6公里的园区环线干道已经形成。
成为首富的“秘密武器”
双加镇新渔村之所以成为泸州市渔业最发达村,市水务局、龙马潭区水务局水产技术人员分析认为,双加镇气候温和,适合养鱼。全镇水利工程(含鱼田工程)蓄水总量已达13000万立方米,是宜粮、经、牧、果、渔业生产区。双加镇距离市区13公里,泸隆219省级公路,泸荣公路横穿境内,园区环线干道四通八达,为其水产品销售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这让双加镇建设新渔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再者,双加镇有养鱼传统,农村水产养殖适用技术能手众多,拥有农民技术职称的合作社社员43名。特别是随着龙马潭区大春渔业生态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走向了机制化、批量化的轨道。
大春生态渔业合作社聘请市、区级水产专家作为技术顾问,设立培训网点4个,每年对该镇养鱼户进行技术培训,先后派遣水产专业户前往湖北、广东、内江等地培训学习鱼鳅养殖和苗种繁殖技术。市、区水产专家也把该镇水产养殖园区作为科普示范基地,直接向养殖户授课。这为养鱼户搞好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做大水产养殖生态园的规模上,双加镇除了打养殖基础好的牌外,还打“扶持牌”,吸引有技术、有经营能力的业主落户。
在争取国家相关项目建设投资补助的基础上,该镇对规划区内建设规范化鱼田工程的给予每亩200-500元的补助。同时优先鱼种补贴和项目支持,对业主给予500元/亩(30亩以上)补助,泥鳅养殖给予2000元/亩(30亩以上)补助,缓解了业主的投资压力。
目前,该园区现已引进业主6户,建武昌鱼养殖池100亩,泥鳅养殖池100亩;建名优鲫鱼、荷花鱼养殖池218亩;建禽、畜、鱼高产示范基地182亩。其中来自达州的余奇陆等4位业主通过土地流转,在大冲头村建成了260亩鱼塘。
出于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考虑,该园区126户养殖户抱团组成了大春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该社收集整理市场信息,并组织专人到成都、重庆等地考察市场,拓展销售渠道,统一采购养殖新品种,统一销售水产品,让养殖户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该园区水产品除在泸州热销外,还走俏成都、重庆、贵阳市场。据不完全估计,专合社成立至今,已累积为当地水产养殖户增收500多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