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活跃在鄱阳湖畔的耕湖人

发布时间:2010/12/11 8:26:58  来源:长江周刊  编辑:苏志敏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天然渔场鄱阳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湖畔儿女。傍晚时分,渔民张开双臂撒网,能看到渔船上升起的袅袅炊烟,这场景让人感到平和、温馨。然而,在这种温馨背后,却也有着渔民的许多无奈。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天然渔场鄱阳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湖畔儿女。傍晚时分,渔民张开双臂撒网,能看到渔船上升起的袅袅炊烟,这场景让人感到平和、温馨。然而,在这种温馨背后,却也有着渔民的许多无奈。 

  鄱阳湖星子水域居住着600多户渔民,活跃在鄱阳湖畔的耕湖人,他们像千百年来的渔民一样,祖祖辈辈在漂泊中打捞生活,打捞希望……但随着鄱阳湖水质的污染,他们的收入每况愈下。日前,鄱阳湖达到历史最低水位,记者走进他们,感受着渔民背后的酸甜苦辣…… 

  为了未来,他们不断拼搏 

  正午时分,星子县鄱阳湖畔,渔民们已经把早上打来的鱼虾卖给鱼贩,正准备着中午的饭菜。 

  菜肴很简单,一盘青菜,一盘出价低廉的“小餐鱼”。没有桌子,菜碗摆在甲板上,饭碗端在手上,蹲成一个圈进行着一天的第一顿饭。早上捕鱼,中午吃早饭早已衍生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戴着凉帽摇着桨的渔民让人想起《水浒》里的好汉,饮料瓶装的是散装白酒,让黝黑汉子们的脸面开始发红。他们开始大声地说话。说起昨天上岸街头见到的妖娆女子,谈论着鱼汛,不出湖会有怎样的消耗和损失。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打渔是祖祖辈辈的传统,也是一条出路。他们没有田地,没有学历和其他技能。生存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摇起船桨,在鄱阳湖的浪花中寻找希望。 

  但是对于收入,渔民大多是不满的,他们抱怨着越来越高的成本,柴油上涨,船有的是借钱买来的,但买船以后,船却在不断贬值。 

  他们很累,即使喝下几斤白酒,酸痛的感觉仍然在全身涌动。不过,劳动总是会带来希望的,为了家乡的房子,为了孩子的学费,为了父母的病,他们在奋斗着。 

  漂泊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几年、几十年的岁月就这样过来。风浪在他们身上、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始终相信,明天总会比今天好的,下一网鱼可能比这一网更多。 

  他们的辛苦带来的,则是新鲜的水产,那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鱼虾后面,是他们奋斗的身影。他们在并肩作战,单身的哥们、年迈的夫妇、情笃的父女……为了未来,他们不断拼搏…… 

  梦想,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当渔民既辛苦,又赚不到钱,没有前途,大部分年轻人毕业后就到外面打工了。”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少渔民如是说。现如今星子南门码头的渔船上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正因为这样,张小龙(以下都是化名)才显得特别。张小龙今年23岁,此时他一个人正在船上孤独地站着,穿着一件灰色外套,头发很长,严峻的目光和略显稚嫩的脸庞似乎不协调。 

  和很多渔民一样,张小龙“子承祖业”。他辍学,只因为还有弟弟妹妹要读书。时隔15年,自己终究走上了和父亲同样的道路。 

  张小龙刚上船的时候,很多次他都难受得坚持不了,父亲鼓励他继续干下去,他说,刚上船那会,头昏得厉害,什么都不想吃,一个苹果啃了好几个晚上,最后连绿色的胆汁都吐了出来,虽然开始的时候这么难受,但是十几天后就好了,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 

  在小龙的记忆中,父亲特别爱喝酒,而且喝得很猛。母亲怕酗酒伤胃,所以每次出湖都会让小龙提醒父亲“没事少喝点”。张小龙上船前什么都不懂,从撒网开始学,逐渐学会补网学会分拣鱼。他目前已经认识20多种鱼了,船上的大小事务也都会了。 

  “船上太辛苦了,喝点酒好受一点。”1.5元一斤的散装白酒装在大可乐瓶里,吃饭的时候,父亲像喝水一样大口大口喝着,儿子张小龙在一边什么都不说。也许只有到了同一艘船上,他才真正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喝酒。 

  在交谈中,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有对象时,张小龙那张年轻但略显沧桑的脸庞不自然舒展一下,冲记者憨憨地笑了笑,“相亲了两次,初次见面觉得可以,后面对方嫌我是打渔的,家里也没房子,所以没谈成……”小龙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自己已攒了三万,再拼搏两年就能把房子修葺好,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打渔,像呼吸一样不能停止 

  下午5点钟,随着习习微风,一艘破旧的小船轻轻摇曳,夕阳温柔地洒在船头。张大爷的船不大,却漂泊了50载。 

  张大爷今年61岁,在渔民中年纪不是最大的。凌晨5点和老伴出湖,希望能有个好收成。但企盼并没有给老人家带来好运。当天他们只捕到两尾小皖鱼和一些河虾,可油费却花了100多。 

  “亏大了!”张大爷边说边摇头。但即便如此,还是每天出海,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就是他们渔民的工作和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然而不能停止。 

  记者询问老人打渔闲时有什么娱乐活动,会不会唱歌跳舞什么的。张大婶激动起来:“跳舞啊,我们不用音乐,鄱阳湖会让你跳的,船一晃,你就得跳,船晃得越厉害,你就跳得越厉害。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到我们这么自然的舞步了,你学都学不会。” 

  张大爷夫妻很节俭,船上做饭大多是用煤气的,可老人家还是觉得煤气也太贵了,于是他就在船上烧柴火,从湖面以及其他地方捡来柴禾。而用打渔微薄的收入支付着一个大学生的高昂的学费和全家生活的开支。 

  虽然现在家里最小的孩子也参加工作了,可张大爷觉得压力并没有减少。做渔民也不知道要做到哪一年,而他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做下去,因为做了四十多年渔民后,他发现渔船和鄱阳湖已经成了他们的家,成了他们的最终归宿。 

  那一刻,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初见张明时,他正专注地和女儿小榕在甲板上挑拣鱼虾,从一大堆鱼虾杂物中拣出一只只晶莹剔透的河虾。近年鄱阳湖的河虾销路不错,鱼贩能开到20元1斤。 

  在主人的招呼下,记者走上船。张明的船是一艘9米长2米宽的铁皮筏子,相对木船而言算大的。老张打渔已经有20多年时间了,谈到最近的收成,老张无奈地摇摇头:“不行喽,挣钱一年比一年难啦。”鱼少油贵,近年来鄱阳水域又污染加剧,能挣到的钱越来越少。" 

  老张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为了创收,批准了大量挖沙船在鄱阳湖开采。挖出河沙的同时也把大量的淤泥掘出。结果湖水不仅变浑浊而且水质也严重受影响,成批的鱼苗窒息死亡。 

  “星子的渔民苦啊,每年3月到6月的三个月时间是禁渔期,其他地方每月都有200元到300元的禁渔补助,就我们这没有……”但即便如此,老张仍然表示不会轻易离开渔船,因为似乎没有其他可以干的职业了,“没钱又没文化,干体力也比不过年轻人了。” 

  拣完河虾,小榕也饶有兴致地和记者交谈起来。今年16岁的她是个十足的“多问家”:“当记者是不是可以经常旅游啊?大学校园是什么样子?明年我哥也读大学了,和你一样也可以做记者,呵呵……”小榕“格格”笑的同时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当记者和父女俩讲起今年8月份鄱阳湖大水时,“太恐怖了!”回想当时的情形,这个爱笑的女孩表情不再轻松。她说,那晚风雨大作,得知洪灾到来的消息,还在吃饭的父母急忙放下手中的碗筷,驾着船去鄱阳湖收网。因为一张渔网对于渔民来说太重要了,那是全家的命! 

  外面的狂风夹着倾盆大雨,肆虐拍打那艘渺小而熟悉的渔船,鄱阳湖的水浪溅起3米多高。小榕说,自己当时吓坏了,盯着窗外,第一次这样担心父母,她跪在门前,任眼泪哗哗地流,在心底一遍遍默默地祈祷船上的父母平安无事。 

  这个平时偶尔会乱花钱的小女孩说,那一刻自己深深地体会到父母的不易。“我以后都不会乱花钱了,以后要好好挣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父母真的太不容易了。”
编辑:苏志敏 访问人次:1975 关键字:鄱阳湖,渔民,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