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09年,我国罗非鱼产量高达125万t,其中出口量占20.4%,达到25.5万t,在产量及出口量上继续延续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在产量及出口量的高速增长背后我国罗非鱼产业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内销市场开发依然乏力,国外市场的依赖性依旧过度;行业缺乏行为规范,行业无序而分散,导致罗非鱼出口价格受制于人。
2010年链球菌再度蔓延,养殖户损失惨重,而对此问题的探讨仍无实质性的进展,养殖户仍在苦盼良方;2010年10月,海南这一罗非鱼种苗重要产地的一场暴雨灾害使不少种苗企业生产停顿,在利益的推动下种苗数量及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2010年不正常天气频繁、病害频发使养殖户信心受挫,导致整体投苗量减少及灾害等因素,2010年我国罗非鱼产量为100万t左右,比去年下降约13%,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在会上表示。
11月8-9日,第七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明园新都酒店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种苗、养殖、加工环节等业界人士共聚,针对产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
此次论坛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全国罗非鱼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杨弘、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南海水产研究所李来好副所长、珠江水产研究所卢迈新研究员台湾水产种苗协会秘书长刘继源、美国罗非鱼协会会长Kevi、全球水产养殖联盟主任Darry等出席了此次论坛。
产业发展进入平缓阶段,不要轻易投资罗非鱼产业
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1-8月份我国罗非鱼出口量达19.5万t,比去年同期增长30%,出口额达5.7亿美元,同比增长34%。此次论坛上,业内代表对于罗非鱼价格的回暖意见较为统一,均认为在饲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池塘租金连年ì升、人民币汇率走高等多方面共同影响下,2010年罗非鱼价格的回暖合情合理。但同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今年罗非鱼价格的高位运行会使很多人盲目跟风养殖或者是盲目增加养殖面积。崔和提醒,由于近年受病害、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已¾进入了一个平缓期,产业发展容易碰到瓶颈。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思发也表示,虽然罗非鱼产业发展形势依然良好,但目前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面临土地紧缺、水环境恶化;产业链各个环节无序发展以及2008年以来低温冻灾、国际金融危机、病害三重打击,造成了产业发展陷入困境。此外,虽然今年罗非鱼整体价格不错,但崔和提醒,在这个罗非鱼产业几近瓶颈的阶段,不要轻易投资罗非鱼产业。
美国罗非鱼协会会长Kevin也提醒,目前巴西、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是罗非鱼生产快速增长的区域,它们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必须有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
出口加工业应该反思
据资料显示,我国1-8月份罗非鱼出口美国9.7万t,所占比例首次低于出口总量50%,侧面说明了我国罗非鱼出口由美国单一市场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全国罗非鱼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杨弘指出,目前我国加工企业多以数量而非质量为利益导向,在此问题上国内加工企业应该进行反思。杨弘还认为,美国所占出口量比例仍然过大,为了产业的发展和掌握话语权,国内罗非鱼产业应该同步发展国内消费市场。Kevin也建议,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一个更大的消费市场,建议中国企业应该把更多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崔和则认为,在国际竞争加剧、养殖成本上升、局部市场区域饱和等因素下,养殖、加工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而加工厂的兼并、重组是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好方式。
淡鱼海养,突破低质低价
李思发教授在其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罗非鱼的养殖量跟出口量是短时间内其它国家无法替代的,但中国罗非鱼品质、国内的市场开发同样影响着罗非鱼养殖的效益。
针对如何解决我国罗非鱼低质低价及差价问题,Kevin透露,中国罗非鱼存在口感和味道方面的问题,这必然导致价格无法上涨。李思发教授认为,淡鱼海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虽然海水罗非鱼的讨论由来已久,国内外也进行过养殖推广试验,但因为缺乏相应的良种资源、市场及理念,推广进展较为缓慢。另外,李思发教授在会上还专门对其针对海水养殖而选育的品种“吉丽”进行了简单介绍。据了解,“吉丽”在海水环境下生长速度比“新吉富”快40%左右,而且口感明显由于淡水养殖罗非鱼。在养殖模式上,其也对近年效益较为显著的罗非鱼——对虾混养模式表示了肯定。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