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浙江省乐清湾是我国围塘虾、蟹、贝混养的主要基地之一,规模逾5000公顷。由于地处浙东南沿海,每年的7月~10月份因温、湿度高而多闷热气候,该时段伴随养殖物个体增大,鲜活饵料投量增加、排泄物累积,造成混浊、过肥的水体环境,是聚缩虫繁殖高峰期。聚缩虫在养殖物体表、附肢、鳃部频频寄生,形成所谓“长毛病”。患病的虾、蟹肉眼可见体表有绒毛状物且粘滑,导致虾蟹呼吸、脱壳困难。如不及时杀灭,会使养殖物行动迟缓、体质瘦弱、皮肤溃疡,抗病能力降低,严重的则会出现大量死亡。
用于杀灭聚缩虫的渔药主要成分为硫酸锌,又名皓矾、锌矾。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杀纤毛虫类药物。硫酸锌属重金属盐类杀虫药,其在水中生成的锌离子与虫体细胞的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使其沉淀;另外锌离子容易与虫体细胞酶的巯基相结合,巯基为此酶的活性基因,当与锌离子结合后就失去了作用,从而达到杀灭的目的。另外硫酸锌中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在水体中能有效调节虾蟹细胞内外渗透压,能有效抑制虾蟹在水体盐度聚降时的应激反应,同时还可起到表皮收敛的作用,使虾蟹体表清晰。从而提高商品上市率。
硫酸锌类渔药在乐清湾围塘养殖中使用十分普遍,但养殖户对其药理认识粗浅,往往对聚缩虫杀灭不彻底,继而频繁使用,使其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对硫酸锌的敏感性下降直到消失,再次杀灭时须加倍用量才能奏效,既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影响了养殖水体的离子平衡。
笔者通过近两年养殖户施用硫酸锌类渔药的疗效观察,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与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够、长期使用或滥用有关,为此提出降低聚缩虫对硫酸锌类渔药耐药性的对策:
一、及时对症下药
高温闷热季节高发的“长毛病”并非都是聚缩虫寄生,有些是丝状藻类附生,肉眼无法辨别,但在40倍的解剖镜下可明确区分。聚缩虫是固着类纤毛虫的主要种类,可施用硫酸锌类药物杀灭,而丝状藻类附生的“长毛病”则施用硫酸铜、双异丙氨基类清苔药物即能有效去除。
二、精确计算剂量
笔者曾在同一养殖塘4个养殖池中,水温27.2℃~28.4℃时,首次施用硫酸锌(ZnS04·7H20)有效浓度范围0.5ppm~2.0ppm,以0.5ppm为梯度进行了对比试验。3天后观察杀灭结果,镜检0.5ppm~1.0ppm能使聚缩虫孢子体全部脱落,这证明按此范围浓度施药即可彻底杀灭聚缩虫。
三、确定合理疗程
由于在施用硫酸锌的过程中易造成水体溶解氧下降,气压低、阴雨天时尤为明显,往往减量投放导致 复发。此时则需要确定疗程和投药次数,尽量其耐药性,以利其后对此病的防治。通常在5天内每隔1天连续投药3次,每次0.5ppm用药量,可收到明显疗效。
四、配合使用其它药物
聚缩虫旺发的条件除了闷热高温气候外,还与养殖水体过肥密切相关,因此在施用硫酸锌之前.可先换水,再配合施用一些水质改良剂,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延缓耐药性产生,杜绝聚缩虫的频繁复发。
五、施药浓度均匀
养殖塘形状多为不规则,池底高低起伏深浅不一,遇水体交换能力弱时,易造成药物浓度不均。水深处聚缩虫因药量不足、杀灭不彻底迅速产生耐药性。因而在施药时要尽量加大稀释量,根据水体深浅调节泼洒数量,保证施药浓度均匀。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