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人员正在给条石鲷鱼换水
企业获利,科研人员受益,这是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的理想境界。本报近日刊发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岛城海洋科研成果“肥水”外流调查》中提到,岛城不少海洋科研成果远走他乡结出硕果。不过记者近日获悉,岛城也有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进行“产学研”运作的成功典范,位于胶南的本市首个“科研院所+基地”模式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就是一个例子。11月18日,记者赴胶南进行了实地探访。
■定位从新品种选育中“掘金”
11月1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所科研处庄志猛告诉记者,他们与企业共建实验室,一方面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及周边渔业企业水产养殖的科技水平,一方面也可以加快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步伐,而正是看中了高端育苗业的科研优势和市场前景,所以他们决定联手选育新品种。
据悉,黄海水产研究所与青岛市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合作建立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是岛城首个“科研院所+基地”模式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该实验室近日在胶南大场镇建成并投入使用。黄海水产研究所每年派出20余名科研人员到实验室工作。
■探访育苗间隙期养起大菱鲆
青岛忠海水产有限公司就是刚刚成立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40多家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中的一家。该公司厂长蓝功岗告诉记者,与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合作让他们受益无穷。
18日,记者来到忠海水产有限公司时,原先的条石鲷鱼育苗车间里已经没有了育苗。原来,早在8月份,繁殖的育苗就已经被厂家买走了,育苗车间里只剩下一些亲鱼(编者注: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供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继续研究。而其他几个车间里,则养起了大菱鲆。“育苗只是季节性工作,通常也就两个半月的时间,这个时间里一些池子总不能空着,所以这些车间里就会养些大菱鲆,卖成鱼。”蓝厂长介绍说。
■结果科研院所获名企业得利
据蓝厂长介绍,今年条石鲷只养了 50万尾左右,净利润差不多有100万。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但其他成本也会更高,比如养殖成本,厂房建设等。另外因为是新品种,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一旦市场推广开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掌握了核心养殖技术,也就能够赚取其中的利润。
“一旦培育一个新品种出来,而且打开了市场,那么所有的利润都是企业的,以获得成功的大菱鲆为例,估计现在整个市场的产值在 100亿元左右,而半滑舌鳎的产值也在40亿元左右。”孙教授告诉记者,科研院所只是获得一个名声而已,另外,申报国家课题争取资金支持之前,也需要提前做一些工作,这些工作不可能科研院所自己做,也需要企业的支持。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