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重庆昨天在涪陵启动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建设,计划用10年时间,打造国内最大河道式天然渔场,带动10万库区群众致富奔小康。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昨天和渔民代表、青年志愿者一道来到长江与乌江交汇的岸边,投放鱼种。黄奇帆说,建设三峡库区生态渔场,具有多重利好:一是直接改善库区水质,师法自然,水生生物的活动及繁殖有助于三峡水库生态系统的重建,有助于遏制因水流减缓造成的水质富营养化,改善库区水域生态环境;二是发展库区特色产业,三峡水库水面130多万亩,占全市现有总水面的1/3,一旦这库清水激活,不仅可带动全市生态渔业大发展,还拉长了库区旅游休闲产业链,平湖风光与临江垂钓相得益彰;三是实现水产品供给和库区群众收入“双增”,目前重庆水产品年产量只有20多万吨,如果每年能新增几万吨有机水产品上市,既可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又能为库区群众增收开辟新的渠道。
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的意见》,计划未来10年,每年投入2亿—3亿元,打造90万亩的国内最大河道式天然渔场,到2015年生产有机水产品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库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在此基础上,推动全市160万亩宜渔水库发展生态养殖,全面盘活闲置水库。
据了解,作为天然生态渔场建设的标志性举措,继前两年向库区投放各类水生动物苗种近1.7亿尾之后,这个月重庆将放流珍稀水生动物和经济鱼类苗种2000万尾。涪陵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站长刘顺科介绍,昨天放流鱼种包括鲢鱼、鳙鱼、草鱼、胭脂鱼、岩原鲤等10来个品种,放流苗种的选择培育、检验检疫以及放流程序、操作规范等,均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执行,并明确放流后一周为临时禁渔期,以提高放流效果。他说,放流的鲢鱼属于食藻类鱼,每生长一公斤就会消耗掉30公斤的藻类,有利于净化库区水质。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