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相关课题组11日在其2010年年会上发布的《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近海环境呈复合污染态势,陆源入海污染严重,防控难度加大。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近岸海域总体污染程度较高,2009年不清洁海域面积约为14.7万平方公里,超过近岸海域面积的50%。陆地上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直接排放、河流携带和大气沉降等方式输送到海洋,已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污染严重的海域集中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珠江口等大型入海河口和海湾。
报告认为,陆源及其他来源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直接导致海洋水体、沉积物和生物质量下降。其中陆源营养盐是导致我国近岸赤潮、绿潮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污染、大规模围海造地、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滨海湿地大量丧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2009年监测表明,中国受监控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处于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的分别占24%、52%、24%。
报告还认为,中国近海生态系统正处在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时期;海洋生态环境灾害频发,海洋开发潜在环境风险高;沿海一级经济区环境债务沉重,次级沿海新兴经济区发展可能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
参与这一课题研究的中外专家建议,中国应制定国家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指导,其中应优先考虑围填海、富营养化和渔业等紧迫问题,并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建立健全海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报告中还建立中国应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建立围填海红线制度、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海洋保护区网络,加强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同时建议加强长期、科学、海陆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和预测,健全海洋重大污染事件风险预警及应急响应制度。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是一个由中外环境领域高层人士和专家组成的、向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的咨询机构。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