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这几个人都是省浙江嘉善县渔民村的甲鱼养殖户,看似他们很休闲,其实他们是在工作,说他们在钓鱼也没错,但他们钓的却不是普通的鱼。
陈斌:“我在打甲鱼。”
记者:“怎么打啊这个甲鱼?”
陈斌:“主要靠这个打甲鱼的枪,右手推,左手拉,就这样,往前面一拉,就出去了。“
记者:“这样就能把甲鱼捞上来。“
陈斌:“还要靠这上面的钩子,主要开这四个钩子钩住甲鱼,这个是定位,这个球落在甲鱼那个位置,差不多到了就拉平,这个甲鱼就勾住了,就这样打甲鱼的。“
记者:“那要求很准吗?”
陈斌:“反正这也是要靠运气的,反正准的人就是十下里有八下能打到甲鱼,有的时候就五六只。”
渔民村是浙江省外塘甲鱼的主产区,全村共有养殖面积2600多亩,一直以来,养殖户们捕捞甲鱼都是要放干池塘里的水成批捕捞,这种打甲鱼的方式是近几年才有的,而且是被市场逼出来的。
渔民村外塘养殖甲鱼的时间长、质量好,口感好,价格最高时可以卖到200元一公斤,但到了2001年,他们的甲鱼的价格却突然下降,那一年陆瑞强养了10几亩的甲鱼终于到了出售的时候,本想大赚一笔的他却遇到了麻烦。
陆瑞强:“温室越造越多,养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个甲鱼的价格一直往下跌,最低的时候跌到9元一斤。”
原来,冲击渔民村甲鱼价格的,是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在温室里养殖的甲鱼。
陆瑞强:“因为它这个温室甲鱼,它生长挺快的,它是放下去8个月到12个月就要卖了,像我们搞这个生态养殖,它就是生长期挺慢的,要三年到四年。”
2001年,渔民村的很多养殖户都像陆瑞强一样,到收获的时候却赔了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养殖户都赔钱,人们发现村里吴引根养的甲鱼就能卖出高价,他养的甲鱼不仅质量好,个头也大。
记者:“这个甲鱼有多重?”
吴引根:“2.5公斤左右。”
记者:“养了多少年了?”
吴引根:“这只养了7.8年了。”
记者:“像你这个甲鱼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一斤。”
吴引根:“这个市场上基本现在卖80元到100元一斤。”
吴引根是村里的支书,也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和甲鱼市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培养了他对甲鱼市场的敏感度。2000年,受温室甲鱼的冲击,就在养殖甲鱼几乎无利可图的时候。吴引根发现,市场上有品牌和没品牌的东西在价格上相差很多,他想到了要靠质量取胜。
吴引根:“当时温室甲鱼对我们内塘养殖有了冲击,当时养甲鱼来说,温室的甲鱼,养一年就可以卖,我们的甲鱼要五年才能卖,在市场上,当初是分不出来的,后来呢,我们搞了一个品牌。”
由于外塘养殖的甲鱼上比温室养殖的甲鱼从口感上要比较鲜嫩,为了区分温室甲鱼和内塘甲鱼,提高甲鱼的知名度, 2000年,吴引根给甲鱼注册了一个商标。
吴引根:“打了品牌,我们农户就能多赚点钱,不打品牌呢,就是少赚点钱。”
为了让养殖户的甲鱼都能卖上一个好价钱,吴引根决定让其他的养殖户共用他的品牌,但要求把分散的养殖户集中起来,统一饲料、统一标准、提高质量,吴引根本是一片好心,但养殖户们并不买账,村民沈林根就想不通。
沈林根:“跟他们一起养,还要规范什么饲料,还要在用药方面有很多限制,觉得挺麻烦的,想不通,也不知道操作起来怎么样。”
仅仅过了一年,到2001年,甲鱼的滞销让沈林根和村里的其他养殖户们彻底转变了想法。
沈林根:“我看到他们打品牌,这个收入是每公斤150元到160元,我们没有打品牌的只有每公斤七八十元。”
记者:“相差挺大的?”
沈林根:“相差挺大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觉得还是打品牌的好。”
2001年底,村里建起了500多亩的养殖基地,让养殖户们集中起来养殖,从用药、饵料等环节统一控制甲鱼的质量,然后根据甲鱼的养殖年限,分出等级并经过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凡是符合生态标准的甲鱼,才能给养殖户颁发标志全生态养殖的商标。曹阿留是渔民村的养殖老手了,在他的养殖基地里,甲鱼根据不同的年限被分在了不同的塘里,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他自告奋勇要抓几只甲鱼让我们看看。
记者:“你这个甲鱼是几年的?”
曹阿留:“这个是两年的。”
记者:“这么小的卖吗?”
曹阿留:“只要有人买就要。”
曹阿留:“这个是中华鳖,这个有花纹。”
记者:“黑的是好的吗?”
曹阿留:“分地域的,像我们这个地区这种截鱼是最好的。”
统一了质量,也有了品牌,可是温室甲鱼毕竟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渔民村的品牌甲鱼在价格上并没有马上见到起色,于是,他们又在服务上打起了主意。由于甲鱼的销售季节大多集中在5月份,然后把池塘的水抽干再进行捕捞。2002年,村里成立了打鱼队,只要有收购商要买甲鱼,就让打鱼队现打上来,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刚好有收购商到渔民村来收甲鱼。
记者:“你们从哪儿过来的?”
收购商:“从上海市青浦区的朱家角。”
记者:“你们今天要收购多少甲鱼?”
收购商:“150公斤。”
记者:“经常过来收吗?”
收购商:“经常过来。”
记者:“大概多少天过来一次?”
收购商:“一直过来,两天也有,三天也有。”
现在,渔民村一年四季都有甲鱼可以卖。”
记者:“那你们平常这个季节卖甲鱼的话,全靠这样打上来吗?”
陈斌:“全靠打上来的。”
记者:“你一天能打多少上来呢?”
陈斌:“一天嘛,看顾客要多少就打多少上来。”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