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11月7日上午,滨州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举行。座谈会分析了黄三角《规划》实施一周年,滨州市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探讨解决遇到的困难的办法。座谈会结束后,“黄三角《规划》实施一周年——滨州海洋经济发展记者行”活动正式启动。
国家海洋局海域和海岛管理司司长于青松,中国海洋报社社长、总编辑盖广生,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巡视员崔爱民,“海洋公益形象大使”翟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副市长尚龙江等参加了座谈会。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三角《规划》。据介绍,一年来,滨州立足黄河三角洲建设主战场的定位,从年初在全市范围展开“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我们怎么干”的讨论活动,到成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小组,并确立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123456”的总体布局。一年来,滨州海洋经济总量保持高速增长,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重大转变,涉海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海路统筹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滨州海洋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布局不够合理、发展重点不够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滨州表示要进一步突出海域空间布局和海洋经济的特色,着力构建“一核、两翼、多节点”格局;并立足区域特色和海洋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区优势产业、重大项目的发展。
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表示,滨州市将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的态经济区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超越,精心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个品牌,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生态滨州。
“滨州海洋经济发展记者行”活动为期两天,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海洋报社、大众日报社、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记者将先后到北海新区、无棣县、沾化县进行采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