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国海洋经济鱼类已濒临枯竭

发布时间:2010/11/10 9:55:55  来源:舟山晚报   编辑:谢雪琴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半个世纪以来,过度捕捞使我国的海洋经济鱼类资源濒临枯竭。中国的海洋已经极度贫瘠,需要依靠休渔来修复生态。我国的东海、黄渤海海域和南海海域,分别从1995年和1999年开始实施伏季休渔制度。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上世纪70年代,东海渔民捕捞带鱼的场面。舟山渔场曾是我国近海最大的冬汛带鱼渔场,每年都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渔民,万船云集。为了捕捞带鱼,技术人员把单拖网改造成双拖网,就是用两条船拖着网。结果效果不错,很快在全国推广,带鱼丰产。那个时候,小黄花鱼已经很少了,带鱼成了主力。一网打下去,带鱼的数量占到30%,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捕捞上来的带鱼个头都很大。

  半个世纪以来,过度捕捞使我国的海洋经济鱼类资源濒临枯竭。中国的海洋已经极度贫瘠,需要依靠休渔来修复生态。我国的东海、黄渤海海域和南海海域,分别从1995年和1999年开始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但一些专家表示,每年为期两到三个月的休渔,对恢复渔业资源的作用较为有限。《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10期刊登萧春雷的文章,揭示我国海洋经济鱼类的变迁。

  60年前,中国的近海渔业资源还相当富饶,那时候最主要的经济鱼类是大小黄鱼和带鱼。但是,这些高营养级的底层优质鱼类,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掠夺性捕捞大半凋零,另一批低值鱼类如巴浪鱼等登上舞台,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主角。

  海产有尽:没有渔汛的海洋

  7月下旬。沈家门。蓝天白云,但海水浑黄。成千上万条渔船静静地停泊在滨港路南侧的港湾里,桅杆如林。对面鲁家峙耸起两座苍翠的小山头,护卫着港湾,仿佛永不疲倦的哨兵。眼下正是休渔期,灼热的阳光下,这个中国最大的渔港似乎陷入了昏睡。偶尔,几条机动小舢板在港湾中飞快地穿梭。
  伏季休渔是1995年从东海、黄海开始的,1999年扩大到南海。休渔的时间和作业类型,每年各海区都有所不同,通常为夏季的两三个月,故称之为伏季休渔。我站在沈家门渔港的这一天,从北到南,中国令人生畏的强大海洋捕捞力量停止了工作。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显得异常平静。碧波下面,带鱼、小黄鱼、鲳鱼、蓝点马鲛等被人到处追捕的鱼类,获得了片刻喘息之机,专心致志地繁殖和生长,缓慢地恢复种群数量。中国的海洋已经极度贫瘠,需要依靠休渔来修复生态。
  沈家门外面的海面,就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这一带大陆架宽阔,西面有长江、钱塘江、甬江三大入海口,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更因东海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于此交汇,水流搅动,养分上浮,吸引了众多鱼群栖息、洄游。历史上,舟山渔场就是浙江、江苏、福建和上海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乌贼)为主要渔产。有些资料称,舟山渔场是与俄罗斯千岛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和秘鲁渔场齐名的世界级大渔场。
  我遇到了晒得黝黑的上海海洋大学博导章守宇。他最近的科研项目是海洋牧场,来舟山观察增殖放流的效果。我问起传统近海渔场的情况。“渔场?现在近海哪里还有渔场? ”他反问道。“舟山渔场不就是渔场吗?我中学课本就是这样读的。有人还说中国近海有十大渔场,例如石岛渔场、吕泗渔场、闽东渔场、万山渔场、北部湾渔场”。“有渔汛的地方才叫渔场。 ”他给我耐心上课,“渔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以特定的作业方式捕捞特定的鱼。现在近海都没有渔汛了,当然就没有渔场。舟山海域原来有四大渔汛,上世纪80年代就一个个消失了。现在的渔场,指的都是外海渔场。 ”
  仔细一想,他说得有理,渔场不是固定的,总不成一片海域造了田,还称渔场吧。我上网检索了一下资料,尽是“南海六大渔汛基本消失”,“渤海已经濒于‘死海’状态:渔汛基本消失”,“山东:‘黄金渔场’无渔汛”等新闻,足见传统的近海渔场早已覆没。
  南海8月1日开渔,电视新闻里万船竞发,争捕第一网鱼。奇怪的是,8月中旬的北海港口还滞留着数百艘大小渔船,涠洲岛的港湾里也泊着不少渔船,只有些小船在沿岸作业。一位渔民忧伤地望着平静的海湾,掉头对我说:“没有鱼,出海要亏本。休渔也就开头几天好,转眼就捕没了。 ”
  至少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中国的近海已经在20世纪开发完毕,简直是油尽灯枯。同时,由于中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先后签订,我国渔区面积减少。总之,我们拥有一个缺乏渔汛的贫瘠海洋。

  楝树开花,黄鱼不来

  回到20世纪中期,也就是60年前,中国的近海相当富饶。那时候,最主要的经济鱼类是大小黄鱼和带鱼。
  大黄鱼和小黄鱼都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古籍里称石首鱼。它们头骨里有两粒白色小石子,叫鱼脑石,其实是耳石,起平衡和听觉作用。屠本畯《海味索隐》谓:“黄鱼,谓之石首,脑中藏二白石子,故名。 ”这两种鱼的相貌和颜色都差不多,头大,体侧扁,鳞片和腹面金黄。顾名思义,大黄鱼大,体长通常在40厘米以上;小黄鱼小,最大个体也不超过50厘米。
  大黄鱼喜欢温暖水体,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寒冷的渤海里很少见到。小黄鱼比较耐寒,分布的区域偏北,主要在黄海、渤海和东海,是中日韩三国共同利用的主要鱼类,台湾海峡以南少见。这两种鱼都在外海越冬,春季向近岸、河口作生殖洄游,求偶期间发出咯咯的声音,绵延数里,声若响雷,形成壮观的渔汛。产卵后分散在近海活动。秋末冬初,大小黄鱼又集群向外海进行越冬洄游,形成冬汛。“楝子开花石首来。 ”宋人范成大的诗句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上世纪50年代,你们福建有一种叫敲罟的作业方式传到温州,给大黄鱼造成巨大的灾难。 ”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资源室主任周永东说:“敲罟作业就是几十条船一起敲竹板,让石首鱼头骨中的两枚耳石产生共振,大鱼小鱼一起昏死,一网打尽,造成灭绝性捕捞。 80年代后期,野生大黄鱼就基本绝迹了。 ”敲罟作业是广东潮汕地区发明的一种利用声学原理的传统渔法,据记载,最迟在明嘉靖年间便已经产生。一般是中间两艘大渔船张好网,再用二三十条小船在大船前围成半圆圈,每艘小船3人,一人摇橹,两人敲打绑在船帮上的竹杠,通过水下声波将黄鱼震昏,船队再把昏死的鱼群赶入大船张开的网中。通常,人们将两艘大船数十条小船和上百人的一个组合称为一艚。
  1954年3月,两位来自汕头的技术员被聘请到福建东山、诏安县传授敲罟技术,次年,福建省水产局将敲罟渔法作为“一种近海的先进作业”在全省推广。 1956年6月,福建惠安县的两艘渔船来到浙江平阳县石坪乡 (今苍南县)开展敲罟作业,获得高产,当地渔民纷纷效仿。 1957年,浙江仅温州地区敲罟作业就高达162艚,大黄鱼年产量由常年的5000吨增长到近10万吨,增加了20倍。鱼多价贱,大黄鱼跌至每斤五六分钱,更多幼鱼则堆在滩头腐烂,当作肥料。
  敲罟作业成本很低,效率极高,凡石首鱼科鱼类,不分老幼,一律聚歼,堪称解决大黄鱼的终极渔法。不久国务院发出指示,把敲罟作业作为“一种有害渔法”加以禁止。然而在“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中,许多地区又恢复作业,导致大黄鱼的沿岸产卵群体受到严重破坏。
  最致命的一击发生于1974年初春,浙江省组织了近2000对机帆船前往大黄鱼的主要越冬场外海中央渔场围捕。这一年渔发面积大,鱼群密度厚,舟山渔场的大黄鱼产量由10万吨猛增到16.81万吨,创造了我国渔业史上大黄鱼产量的最高记录。自此以后,东海岱衢族大黄鱼资源一蹶不振,销声匿迹。“野生大黄鱼现在多值钱你知道吗? ”周永东说:“市面上的价格,一斤重的大黄鱼,1000元一斤;两斤重的2000元一斤,三斤重的3000元一斤。三斤多的一条鱼高达万元。想一想当年,每斤大黄鱼只有一角四分钱,最低7分钱。那时没冰库,无法保存,政府号召大家买爱国黄鱼。 ”
  在短短二三十年里,中国最主要的一种传统鱼类就被捕杀殆尽,令人惊愕。水产界还没反应过来,其他经济鱼类也相继陷入困境。

  酷渔滥捕:传统经济鱼类体系崩溃

  敲罟作业来不及北传就受到禁止,北方海域的小黄鱼侥幸逃过灭顶之灾。然而,除了这种针对石首鱼的终极渔法,其他花样百出的渔具渔法同样不好对付。鱼群千年不变地越冬、洄游、产卵,渔民的捕捞手段年年更新。
  上世纪50年代,小型木帆船,摇橹撒网,手工作业;60年代渔船机动化,拖网渔业;70年代,钢质大型渔船,渔探仪,捕捞能力超过了资源再生能力;80年代,渔轮装备了更先进的助渔助航设备,与此同时,渔汛纷纷消失;90年代,中国变成全球首屈一指的渔业大国,近海渔业资源却面临枯竭!
  拖网、围网、张网、流刺网、笼壶、延绳钓……一个外行人,一时很难明白今天的渔具渔法有多复杂。被风浪困在东极的那几天,东海区渔政局资环处的覃飞文给我上启蒙课,我才明白,现代渔具的威力多么可怕。
  拖网是今天最主要的作业手段,所有海洋生物一网打尽,底拖网以底层鱼类为目标,我国近海海底每年都要被底拖网打扫许多遍,变成空荡荡的海底荒漠。灯光围网利用鱼类的趋光特性,捕捞中上层鱼类。张网属于定置渔具,成本低,以捕获小型鱼虾为主,对幼鱼威胁很大。流刺网原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渔具,但现在的流刺网长达三四十公里,顺水漂浮,被人形容为海上“死亡之墙”,大型流刺网是国际公约禁止在公海使用的渔具。所有这些渔具、渔法又有许多变体,适应各种环境和各种鱼类。现代化的渔船,高效率的渔具、渔法,加上过小的网目,给海洋鱼类带来惨重的浩劫。
  小黄鱼的渔汛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消失的,近年来因为休渔,种群恢复,产量大大提高。但我们不要忘了,东海区小黄鱼1966年的平均体长为24.4厘米,平均体重318克;而2002年平均体长12.4厘米,平均体重36克。大海里游动着的全是低幼小黄鱼!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永远没有机会长大成年。从前捕获的小黄鱼平均为5龄以上,现在差不多都是1龄鱼,经济价值要大打折扣。
  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属鲈形目带鱼科,我国沿海各省均产。浙江嵊山渔场的带鱼冬汛非常有名,每年都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渔民,万船云集。带鱼的产卵场近海和外海都有,补充能力强,但80年代后期渔汛也逐渐消失。从1960年到2000年,东海区带鱼的平均肛长从23.2厘米下降到17.9厘米,平均年龄从1.94龄下降到1.45龄。带鱼至今仍是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但是也出现了个体小型化问题,幼齿当道。
  曼氏无针乌贼,俗称墨鱼,是一种暖水洄游性软体动物,平时栖息在外海,每年春夏之际,洄游至舟山群岛中街山一带海域产卵。它的汛期与大黄鱼相同,舟山地区因此有“大水捕黄鱼,小水拖墨鱼”的说法。乌贼属于一年生动物,生长迅速,资源补充恢复快,即使这样也没能挺住。经过对产卵前的“进港乌贼”的多年围捕,这种最高年产达6万吨的优质海产迅速减少,80年代中后期基本绝迹,现在连张网都抓不到。
  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一向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号称“四大渔业”和“四大渔产”,如今溃不成军。根据《东黄海渔业资源利用》(程家骅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一书统计,在东海区的所有渔获物中,20世纪50年代,四大渔产占63.7%;70年代下降到47.4%;90年代下降到18.8%,仅剩年幼的带鱼和小黄鱼。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区中的最大海区,属于热带,盛产优质鱼红笛鲷,俗称红鱼。这是鲈形目笛鲷科中的一种大型底层经济鱼类,体长近一米,肉质丰厚坚实,深受人们喜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部湾,红笛鲷占拖网渔获物的20~30%,高居第一位,如今基本绝迹,偶有捕获,体长也只有30厘米左右。南海其他一些传统优质鱼类如鲥鱼、四指马友、大黄鱼、石鲈、尖吻鲈和真鲷等,也逐渐退出渔获物。
  覃飞文说:“我们的捕捞能力太强了。渔船太多,功率太大,网具的规模越来越大,网目又太小,什么鱼都能捕光。现在我国海洋渔业的目标是减船转产。我国的水产品捕捞产量曾经连续21年世界第一,但这几年捕捞产量逐年减少。我们的目标是零增长、负增长,再进行一些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的项目,修复海洋生态。 ”
  我国传统的经济鱼类,基本上是高营养级的底层优质鱼类,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掠夺性捕捞,大半凋零。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另一批低值鱼登上舞台,成为我国渔业的主角。

编辑:谢雪琴 访问人次:4153 关键字:我国,海洋经济鱼类,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