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厦门上万亩牡蛎集体“失踪”

发布时间:2010/11/10 8:23:30  来源:台海网(厦门)  编辑:苏志敏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退潮,吊养牡蛎的条石露出了海面。老张和往常一样,准备给他的牡蛎拾掇拾掇。凑近一瞧,他傻眼了。牡蛎壳开了口,光滑的内壳在阳光下有点晃眼,里面一干二净。牡蛎肉呢?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退潮,吊养牡蛎的条石露出了海面。 

      老张和往常一样,准备给他的牡蛎拾掇拾掇。凑近一瞧,他傻眼了。牡蛎壳开了口,光滑的内壳在阳光下有点晃眼,里面一干二净。牡蛎肉呢?

      他把牡蛎条石拉起,花花一大片,牡蛎壳全开了口。

      老张是翔安人,在大嶝养了好几亩的牡蛎,最近出现大量开口,牡蛎肉不翼而飞。

      受损失的,不只老张家。“翔安海域养牡蛎的,都有不同程度损失,像欧厝村和琼头村牡蛎大量空壳。”专门收购海产品的阿三告诉导报记者。

      这段时间以来,翔安农林水利局陆续收到牡蛎大量死亡的报告。该局摸底,给了个数据:翔安现有的近2万亩养殖牡蛎,大部分“失踪”,估计有上万亩,剩下的一些也很“瘦”。

      谁干的?

      排除人为和环境污染

      到底谁杀死了牡蛎,偷走了牡蛎肉?

       由翔安区农林水利局组织的一个专家调查组成立,成员均是水产贝类养殖专家。他们分别到了阳塘、东埕、双沪、欧厝、嶝崎等主要牡蛎养殖海区,现场调查。

      是不是被人偷走了?调查组专家、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周时强摇摇头。如果是人为撬开牡蛎壳,一定有撬开的痕迹,可是现场没有这样的痕迹。

      被下了农药?也不可能。海水指标正常,并且,如果被下药,牡蛎肉也应还在。

      “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和环境污染因素。”昨天,周时强教授告诉导报记者。

      原来是海螺偷吃了牡蛎

      专家把 “嫌疑犯”锁定在牡蛎壳外面的附着物上。

      “牡蛎壳上都会附着一些生物,异常的是,吸附在上面的海螺特别多。”专家仔细观察牡蛎壳,发现很多壳上都被钻了一个小孔。

      周时强揪出了 “小偷”——— 荔枝螺和红螺。“这是学名,说到俗名,大家就都熟悉了——— 餐桌上最常见的苦螺和旺螺。”

      它们的 “作案手法”高明又干净。周时强详解:海螺能分泌出强酸,腐蚀牡蛎壳,使牡蛎壳穿孔,然后将牡蛎肉吸食出来。有些海螺用宽大的腹足包裹住牡蛎让它窒息,这些海螺都是肉食生物,一个螺可以吃掉好多牡蛎。

      为什么?

      自然生态现象,随机性强  

      苦螺、旺螺,不是什么稀罕物。搞养殖的渔民很早就知道,它会附着在牡蛎壳上。“不过,前几年没有发现那么多的海螺,只有少量的。”养殖户老张告诉导报记者。

      为什么今年,突然在大嶝附近海域发现如此大量的海螺?周时强说,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包括海况变化等,但这是一种自然的生态现象,随机性很强,今年多了,明年不一定还会很多,它不会带来生态的不平衡。

      周时强分析,牡蛎养殖区旁边没有礁石可以附着,于是,海螺幼体都往牡蛎壳上靠。“这种海螺在春夏之交就繁殖起来了,进入冬季,逐渐长大,食量变大。”渔民这才一下子发现,大量牡蛎被吃。

      有专家认为,近年海域生态环境改善,生物种群和数量增加也是原因之一。

      怎么办?

      采捕海螺 还可以卖钱

      “最好的办法,就是采捕。”周时强建议。

      尽管海螺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但它却没有明显的天敌,主要靠自生自灭。用药?显然不是好办法,不仅污染海水,牡蛎自身也会被毒死。

      人工采捕牡蛎埕上的海螺,比较生态,而且可以卖,一举两得。专门收购海产品的阿三昨天告诉导报记者:“以前,赶一次海顶多带回几斤的海螺,现在可以有几十斤。每天都有人固定去收海螺,最近,琼头村一天就可以收好几百斤。”

      “海螺可要比牡蛎来得值钱,养殖户采海螺卖,多少可以弥补些损失。”阿三说,“带壳牡蛎,一斤的收购价才一块钱。旺螺可不便宜,收购价一斤得20多块钱,苦螺一斤也可以卖三四块。”
 
      延伸新闻

      环东海域海产品变多了

      “这几年,环东海域的海产品,不管产量还是种类,都变多了。可以说,湾内资源已经和上世纪80年代差不多。”丙洲村民、专门收购贝类的经销商老陈告诉导报记者。

      “像海瓜子、花蛤,在厦门海区难寻踪影很久,都靠养殖,现在,野生的都很多。清淤后,水深了,外面的鱼进来,在湾内也躲得住了。好久都不曾看见的章鱼、鱿鱼,现在都可以看见了。”老陈说。

      昨天上午9点,在厦门大桥和集美大桥之间的海域,导报记者就看见,有40多艘渔船在捕鱼。

     一位水产专家分析,湾内海产品增多,除了清淤,退养也是原因之一。他说,以前的网池养殖,有些渔民会偷偷撒剧毒农药清滩,将其它生物先清除。这导致海域大面积污染,很多生物的幼体被杀。退养后,这种养殖方式自然消失,海洋生态逐渐平衡。

编辑:苏志敏 访问人次:4074 关键字:厦门,牡蛎,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