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昨天,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通过烟台近年来大力推进的“海洋牧场”建设,目前烟台的人工鱼礁成礁面积达到5万亩,海底森林面积达到100万亩,海洋资源显著提高。
8年筹划“海底森林”
“烟台地区海岸线曲折,海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适宜建造人工鱼礁的海域达数十万公顷,发展空间巨大。”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说。
早在2003年,烟台就组织专家,对近海适宜建礁区进行论证规划,提出以养马岛、豆卵岛和长岛三个大型人工鱼礁区为重点,从牟平到蓬莱近海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形成人工鱼礁产业带,并规划在南部海域建设海阳千里岩人工鱼礁区。
配合人工鱼礁区建设,海洋渔业部门通过投石、移植大型藻类等措施,在市区海域营造“海底森林”,提高海域基础生产力,为礁区鱼类等生物提供丰富饵料和保持海域生态平衡。
海洋生物快速恢复
“目前,烟台北部海区以海参和鲍鱼为主要品种的海珍品投礁养殖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且经济效益明显。”该负责人介绍。
从投放人工鱼礁后的经济效益上看,人工渔礁建设明显提高了渔获量,降低渔获成本。数据显示,仅在烟台市豆卵岛西部海域建设的人工鱼礁,鱼类的种类由投礁前的5种增加到28种,存鱼量、海参产获量、鲍鱼年产量大幅增加。经潜水员水下观察,礁区虾、蟹、贝类等大量繁殖,海参、鲍鱼生长快,个体大,质量好,一个鱼虾成群的海洋资源保护区正在形成。
建设万亩“海洋牧场”
“根据2009年《山东省人工鱼礁布局规划(2009-2015年)》,我省规划的5大人工鱼礁中,烟台就占了三处。”该负责人介绍,规划中指出,计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大规模的万亩海洋牧场3—5处。
据介绍,目前,烟台的人工鱼礁建设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下一步,烟台将在烟台北部海域的牟平、芝罘、开发区、蓬莱、长岛等对应的海域建造跨县域、跨海区的生态增殖型人工鱼礁产业带。计划投石造礁150万立方,投放报废渔船、多面混凝土构件和钢制结构体等在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所在水域,规划建礁海域面积15万亩,形成真正的“海洋牧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