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进入秋季,新会崖门渔港迎来新一轮的捕捞旺季。在崖门渔港,马达声、卸货声、渔民吆喝声、买卖声夹杂在一起,显得热闹非凡,而旧港区的岸边几十艘破旧渔船停靠水中,似乎与这个热闹环境格格不入。
记者昨天从新会渔政大队获悉,新会区现有持证船员1395人,其中20—30岁的“渔二代”船员仅占7.31%,而50岁以上人员却多达506人。这个失衡的数据凸显了一个尴尬的现状:曾经盛极一时的渔业步入后继乏人的困境。
多数“渔二代”不愿接班
在崖门渔港,这边,一些头发花白的老渔民在渔船上修补渔网;那边,四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在回港的船上忙碌着分装捕捞的鱼。一位从事渔业40多年的老渔民梁东成告诉记者:“我从十几岁干这行到现在,真想自己的儿子能接班。前几年,儿子嫌海上作业辛苦,自己买了辆车转行做运输了,收入也比这行高。现在,我还继续干着,很舍不得就这样丢了这行。”
当问及如何安排接班问题时,一位名叫陈长根的老渔民表示:“以后的事情都是下一代自己去考虑,他们有能力就不需要干这苦力活了。如果下一代读书好,找份好工作也不错。”
据悉,目前新会区“80后”持证船员仅有96人。正因为深知上代人的辛苦,多数“渔二代”表示不愿意接班。在渔港附近的多条渔村,记者走访发现,出身渔民家庭、20—30岁左右的“渔二代”或者在厂里打工,或者做些小买卖。
发展远洋捕捞是新出路
对于“渔二代”不愿意接班的主要原因,新会渔政大队曾经做过多次调查。该大队队长邓明辉表示,国家一些惠渔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渔业柴油补贴政策的出台,在对渔民直接给予经济财政补助的同时,渔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传统捕捞渔业已不是“渔二代”谋生的唯一选择。
同时,由于渔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出海风险高,而现在渔民的后代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老一代渔民更希望下一代能从事一些比较“稳定、安全、舒适”的工作。
此外,政府对渔船更新换代缺少优惠性政策,部分渔民相继转行从事其他行业。
渔业后继乏人直接影响着渔业经济的发展,如何突破困境?邓明辉认为,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需采取“以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社会帮扶”的机制。
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大渔业扶持力度和保障政策,积极引导渔业经济的多方位发展,为渔业捕捞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渔船进行更新换代,发展远洋捕捞业。
海洋渔业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加强渔民培训力度,主要加强现代化捕捞与科学化技术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政府应对“渔二代”进行培训与扶持。在传统渔业捕捞产业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时候,要让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朝着机械化、自动化和国际化方面发展。
实现渔业发展目标除了靠政府的努力外,还要发挥其它组织的作用。可以借鉴日本渔业发展经验,积极组建地方公共团体,负责组织当地渔业生产者、流通加工企业、消费者等落实政府政策和措施,改善渔场环境,促进水产品流通,确保渔业经营体的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