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右一)实地调研小龙虾产业
荆州市代市长李建明(左二)调研两湖绿谷水产品市场建设
图为:推行健康养殖,推广优化模式
图为:大兴水产开发,建设水产板块
图为:2007-2009年荆州市水产业发展数据
图为:发展水产加工,实施品牌战略
荆州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渔业比较优势明显。2007年以来,荆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出了“重抓水产”的战略决策,变排水农业为载水农业、避水农业为亲水农业,实现农业增效、渔民增收与人水和谐“三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年来,全市上下通过订规划、抓开发、建板块、推模式、促加工、树品牌、强服务,大力发展现代渔业。2009年,全市水产放养面积达到211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0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16亿元,渔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35%,淡水水产品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和全省地市州第一位;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水产业已真正成为荆州的特色产业、农民的致富产业和荆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8月,中国渔业协会授予荆州市“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称号。
一、科学制定渔业规划,着力建设水产板块。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荆州境内江河纵横、湖库众多、塘堰密布,全市水域面积53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可养水面220万亩,还有100多万亩的滩涂沼泽地和160多万亩的低湖冷浸田等潜在资源可供开发利用。2007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荆州市高起点科学编制了《荆州市现代渔业经济区发展规划(2007—2015)》,以水产板块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100万亩池塘精养、100万亩稻田养虾、100万亩湖库生态渔业、100万平方米城郊设施渔业四大特色渔业基地,建设长湖片、洪湖片、江南片三大渔业养殖带,推广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龟鳖五大名特优品种;力争2010年实现养殖面积200万亩、水产品产量100万吨、渔业产值100亿元的“211”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中国淡水渔业经济第一市、长江流域绿色水产品加工先进市和江汉平原渔业观光旅游示范市。
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强力推动水产开发。荆州是全国有名的“水袋
子”、“虫窝子”,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可以起到改善水网湖区生态环境、控制血吸虫疫情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帮助农(渔)民致富的多重作用。三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了六次高规格水产工作现场会,强力推动水产开发。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重抓水产”号召,掀起了秋冬水产开发热潮,其规模和力度为历史之最、全省之最。全市近三年开挖精养鱼池33.5万亩,改造老鱼池62.5万亩,发展虾稻连作82万亩。有关部门全力支持水产开发,发改委牵头制定规划落实项目,交通部门将道路基础设施向水产基地延伸,水利部门把“三改一建”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统筹安排,电力部门确保送电到基地到鱼塘,国土资源部门制定了水产开发和水产加工用地优惠政策,金融部门加大水产业贷款力度,全力扶持水产业发展。
三、全面开展科技服务,致力推广优化模式。发展现代渔业需要依靠科
技支撑。近十年,荆州市共取得渔业科技成果48项,其中部级8项、省级4项。全市现有水产专业科技人员420人,乡镇水产公益性服务人员125人,共培植渔业科技示范户4080个,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组织204个,每年培训渔民8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依靠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力量,三年来共组织大型科技对接活动6次,一大批渔业科技成果在荆州优先得到运用。目前,全市重点推广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龟鳖等五大名特优养殖品种,以及“18221”中华鳖与黄颡鱼养殖、“两年段”网箱养鳝、小龙虾野生寄养、虾蟹混养、青鱼专养、鱼鳖生态混养、鳜鱼专(套)养、80:20养殖等八大优化养殖模式和池塘循环水养殖、养殖水体环境调控、池塘微孔增氧、渔药安全使用、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调控、湖泊生态养殖、水产品保鲜保活、水产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深水养鱼等十大实用技术。带动辐射水产养殖户2万户。
四、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全力推行健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群众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命脉。近年来,荆州市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狠抓水产健康养殖生产,确保水产品生态环保、安全放心。一是加强投入品监管,严查在水产苗种繁育、养殖生产和流通环节使用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全市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在98%以上,对不合格样品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发布了25个淡水养殖地方标准,规范水产养殖、鱼病预防、活鱼运输等各项操作技术。三是建立可追溯制度,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规定,在水产板块、水产大县及重点养殖品种基本建立了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全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达到138个、面积187万亩,获得无公害水产品标志品种280个,绿色食品标志品种6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区、场19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1个。
五、突出发展水产加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荆州是水产大市,但还不是
水产强市,水产加工不足、水产品牌不响是重要的制约因素。2009年,荆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水产品加工“21612”的发展目标,即建成两大加工园区、培植10家示范企业、加工转化水产品60万吨、实现加工产值10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市水产加工业发展迅猛,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54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以德炎公司为龙头的洪湖市水产品加工工业园和以大明、中科、金鲤鱼公司为核心的荆州市中心城区水产品加工集群两大水产品加工集中区。2009年,加工转化原料27万吨,加工成品16.1万吨,加工出口1万吨,创汇6500万美元。同时,荆州整合资源优势,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共打造淡水水产品知名品牌20余个。洪湖“德炎淡水小龙虾”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洪湖清水”牌大闸蟹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洪湖“世元鳖龟”荣获“全国知名农产品”奖,石首“笔架鱼肚”、荆州金鲤鱼等多次在渔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三大水产品牌之一,“洪湖渔家”绿色生态鱼品牌策划及宣传正抓紧实施。
六、不断加强渔政管理,竭力养护渔业资源。荆州是全国重要的水生动植物资源种质库之一,有水生生物385种(其中鱼类82种),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全市建有长江新螺段、石首天鹅洲两个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荆沙江段中华鲟保护站,建有淤泥湖团头鲂、长湖鲌类、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等三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有石首老河、监利老江河两个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建成荆州黄颡鱼、洪湖和松滋鳜鱼、石首长吻鮠等四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荆州市连续九年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483公里长江段作业的1153艘渔船、2471名渔民全部做到船入港、网入库、人上岸。2007年以来,全市共开展长江、洪湖等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27次,共放流中华鲟等珍稀水生动物近50万尾、“四大家鱼”等经济鱼类6500余万尾。2007年,作为全国珍稀水生动物放流主会场,长江荆州段在全世界首次放流了2尾产后康复的大型野生中华鲟亲体;2010年,石首、监利分别举行了长江“四大家鱼”原种亲本首次标志放流,共向长江投放标记的“四大家鱼”大型原种亲本495组、990尾,共9190公斤。
2009年,荆州市提前一年实现了水产业“211”发展目标。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上下将以举办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为契机,站在“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的新起点上,高标准制定“十二五”渔业规划,坚持“重抓水产”不动摇,以“建设水产强市、打造淡水渔都”为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建设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力争尽快在全国率先建成渔业经济发达、渔农富裕文明、环境和谐优美的现代渔业经济区。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