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2010年上半年,华南地区对虾养殖遭受病害扫荡,其危害程度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发病率和排塘率在50%以上,个别达90%。关于病害的原因,业界众说纷纭,有很多种推测。
9月26日,南方农村报与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举办“2010南美白对虾病害分析”研讨会,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何建国教授首度与业界人士公开探讨今年的虾病问题。在会上专家对病情病因等广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何建国教授介绍,今年对虾病情南北两地有较大差异。其中南方地区呈现发病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季节不明显等特点,头造虾减产严重;而以江浙、京津唐为中心的北方养殖区虽也有发病现象,但整体发病率不高、造成的损失不大。
关于病因,调查显示今年病毒为害较强,但仍需进一步分析各种病原;同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等也难辞其咎。
每逢病害,种苗和饲料是摆脱不掉的话题。虾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导致了对虾养殖的成功与否;而饲料品质的好坏,也是养殖成败的关键。病害暴发以后,虾农们更加重视虾苗和饲料的品质,“病害带来产业内部升级”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这次研讨会上,种苗企业、饲料企业如何经受住病害流行考验,保持竞争优势、取得虾农们的信任,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研讨会在广州番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以及来自各地养殖、种苗企业、饲料企业的代表近40名出席会议并展开热烈讨论。
南北病情有差异,病因多样
对于今年的严重病害,从地域上看,南方病情重于北方,其中海南、粤东、粤西地区受灾最重,排塘率均在50%以上;从水体环境看,低盐度养殖的虾,发病率比高盐度养殖的低;从放养密度看,低密度养殖的比高密度养殖的发病率低。
比较各地病情,南方地区多表现为空肠空胃、偷死等症状,且呈现发病区域广、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发病速度快等特征;而以江浙、京津唐为中心的北方对虾养殖区虽也曾出现偷死现象,但该病整体发病率不高、所造成的损失不大,发病虾仍以传统的白斑病和桃拉病为主。据浙江、江苏、天津等地的代表介绍,今年该地对虾发病情况好于去年同期,同比对虾产量有增长。
据惠东平海三姐妹对虾养殖场场长冯庭玉介绍,当地偷死情况比较多,多在投苗后10-20天就开始发生,病程发展很快,不及时处理的话,2-3天内就得排塘。广东平岗农场场长钟世翔亦表示,今年7月“灿都”台风后,当地就发生了大规模的不明原因偷死现象,主要流行于中小规格虾,多发生于藻类过量繁殖、水质浓郁、换水困难的池塘,病虾多偷死于池塘底部和增氧机下。
海南南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军表示,海南是今年对虾病害发生的重灾区,发病率超六成,西海岸发病率高于东海岸,大多虾塘吃不到3号料。加工企业正面临对虾原料严重紧缺局面,截至7月底,对虾原料供应不及2009年同期的40%。
浙江永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的闫茂仓说,今年浙江地区整体对虾病害发生率较去年相比有所减少,但不明病因引起的虾病相对增多,病害主要还是以白斑病、红体病为主。以萧山为例,2009年全区发病率70%左右,而今年只有5%左右,主要以红体综合症为主。
同样,与广东毗邻的福建省,今年对虾养殖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排塘率不到1%,且产量同比增加20%,约有80%的第一造虾平均亩产超1000斤。福建融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泉介绍,今年该地的对虾养殖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白对虾精养为主,其中混养20-50尾/亩的胡子鲶,这种新型养殖模式有效地控制了虾病的是暴发及传染。
对于致病原因,何建国教授表示,通过大量调查和检测,病毒致病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此外,种苗退化、高密度养殖也是重要诱因。
上半年3号料销量下降超20%
虾病肆虐,严重影响了饲料的销量;原料高企,大大增加饲料企业自身的成本;同时,虾病导致饲料企业资金回收风险大。“饲料企业的压力很大,并呈现微利化的趋势。”广东粤海饲料集团程开敏博士在这次研讨会上提出,饲料品牌品质的竞争将是未来饲料企业竞争的核心。
“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我们公司的饲料销量有10%的增长,但仍远远达不到我们年初预定的计划。”湛江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红透露。据了解,今年粤西地区的饲料总销量与去年同比下降了50%左右,而全国的总销量也呈现出不平衡的局面。粤西、广西、海南等地的销量或减少或持平,珠三角、长三角的销量有所上升,这种格局显然是受到了虾病的影响。
王建红还表示,病害也对不同饲料结构的销售造成了影响,“今年上半年3号料的销量下降幅度超过了20%,但是,0号和1号料均上升了25%左右。”病害严重,排塘率高,成虾少,自然也就影响了虾料销售。今年虾料企业的压力不小。
对虾饲料的大部分蛋白质都是来源于鱼粉。据了解,国内大部分的对虾饲料配方里鱼粉含量达到40%以上。因此,去年10月开始的鱼粉价格一路上涨,令饲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压力较大。
鱼粉涨价,饲料能否保证原有质量,这令养殖户们很是担忧,也有人将对虾病害致病原因的矛头指向了饲料。“每逢发生病害,饲料遭质疑的程度往往很高。”程开敏在会上提出,饲料不是毒药,不会让虾发病。虽然不排除有些饲料企业的品质有问题,但这不是主流。
程开敏认为,饲料品质的下降,将对整个饲料业造成更大的压力。反过来,虾病暴发,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饲料企业的发展和升级。养殖户们更愿意使用大厂家的产品。而小厂家为了争得生存空间,势必进行产品品质的加强和改良。小厂家拥有更灵活的运营策略,只要加强对饲料品质进行监控,在此乱市中树立自己的品牌,也仍有生存空间,品牌品质比单纯意义的价格更重要。
进口亲虾仅一半经过检疫
作为对虾养殖诸多环节中的前端,虾苗质量可直接导致对虾养殖的成功与否。在这次研讨会上,国家虾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指出,今年全国暴发虾病,对虾行业遭受重创,而在这次病害中,无论是价格昂贵的一代苗还是售价低廉的普通苗,养殖效果均差强人意,一代苗的成功率甚至比普通苗的差。对此业内均感纳闷,是今年的虾病过于厉害还是虾苗质量变差了呢?
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主任王云新介绍,今年的虾病多是出现在投苗10-40天内,对虾死亡率高,导致养殖场多次排塘,是近20年来危害最为严重一次虾病。
更让业内人士注意的是,该次虾病的一些异常特征。湛江恒兴饲料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红指出,在今年的虾病中,愈是喜欢投放使用进口一代苗的区域,养殖成功率愈低;养殖水体盐度高、抽用深层地下水(100-200米深)的池塘,发病率高,而使用地表淡水养殖的池塘养殖成功率相对较高。据了解,这些特征,基本与往年相反。
不少业内人士质疑,今年的虾苗在病害中表现如此“脆弱”,一些苗场盲目进口亲虾难辞其咎。据了解,今年国内苗场共计引进8万多对亲虾,仅有4万多对经过海关的检验检疫。
湛江海茂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良则认为,今年国内苗场进口的亲虾与去年相比质量较差,出现了掉眼柄、体表擦伤、死亡率高等现象。他说,由这种不健康的亲虾培育出来的虾苗质量难免受到影响。此外,陈国良还强调,不同苗场的培育方法各不相同,像虾苗所用的饵料单胞藻、丰年虫等,搭配使用方法不同,即使是同样的亲本、幼体,培育出来的虾苗质量亦不同,这也是有时候普通苗的养殖效果比某些苗场的一代苗好的原因。
正大水产(珠海)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韩立宇表示,公司生产的虾苗,无论是亲本选育还是虾苗培育,操作方式与去年均相同,但养殖效果却明显比不上去年。
环球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则指出,这或许与虾苗的适应性有关系。他介绍,目前国内苗场使用的亲虾都来自国外,生长环境与中国有较大的差距,而经由本地养殖选育出来的亲本培育出来的虾苗或许更适合当地的养殖。
有虾苗居然只卖20元/万尾
虾病让人们忧心忡忡。在这次研讨会上,来自饲料、种苗、药品等行业的众多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水产行业必须设定行业准入门槛,否则病害暴发的局面很难得到改观。
“从池塘里捞几百斤虾,然后就敢开始育苗去卖。能有什么好的苗出来?”湛江海茂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良认为,一些苗场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严重伤害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些苗场大打价格牌,有些居然只卖20元/万尾,我是怎么算都算不出来这个价钱。”
湛江国联水产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立志也对行业标准及监管的缺失表示了担忧。“很多地方的亲虾来源不明,质量难有保证,而且还有很多以次充好的假冒现象。”
“虾苗行业自律性不足,评价标准缺失是目前最大的问题。”环球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认为,虽然病害并不会影响到大苗场的销售,但是从长远来看,行业整合的趋势依然不可阻挡。湛江海茂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清也认为,病害暴发会越来越严重,如果对行业的发展还是这样随意,很有可能明年就是一个拐点,到时候行业会受到一个很大的打击。对此,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工程中心程开敏博士也提出,想要改变现状,行业整合势在必行,整合必定会是饲料行业实现良性发展的一个趋势。
“其实药品和苗种情况类似,基本上没有准入门槛”。湛江捷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仲民告诉记者,他就曾经见过有人随便去买些原料,然后自己拿回去缺罐装贴牌出售的事。而对于病害的暴发,他认为必须通过设立行业准入门槛以及行业整合才能根治。“行业整合是大趋势。”
魏仲民认为,很多小厂都贪图赚快钱,在病害暴发的时候大力宣传自己的药物有效果,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多少效果。但这也能够直接导致养殖户观念的转变,实现从治到防的一个转变过程。不过他提出,行业整合除了除了通过品质竞争及市场调节之外,还必须有行政力量的参与;如果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行业标准,混乱的局面很难得到改观。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